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 者: 林黎黎
导 师: 崔其亮
学 校: 广州医学院
专 业: 儿科学
关键词: 外周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导管异位 导管病原菌 导管堵塞
分类号: R4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新生儿应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时穿刺血管的选择和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堵塞的危险因素,为PICC在新生儿的正确使用及防治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惠州市中心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东莞市东华医院、东莞市康华医院9家医院从2000年8月至2009年7月共973例新生儿行1029例次PICC术的资料。2.应用SPSS13.0软件,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方法,分析穿刺静脉与发生导管异位的关系,并对其中部分病例组间再进行χ2检验;对PICC导管病原菌定植、堵管的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973例新生儿行1029例次PICC术,胎龄24+1周~41+6周,平均(31.90±3.16)周;出生体重540g~5360g,平均(1630±580)g;男:女=1.35:1(592:437);住院0~219d,平均(32.32±24.98)d;导管留置0~110d,平均(22.81±15.82)d;置管时间距出生0~106d,平均(5.09±8.11)d,其中24h内置管324例(31.29%),包括1例患儿(胎龄26+1周、出生体重870g)于生后1h内即顺利完成导管置入。置管成功率100%。921/973例(94.66%)痊愈或好转,44/973例(4.52%)死亡, 8/973例(0.82%)放弃。2.导管异位率38.58%(397/1029),经各静脉穿刺导管异位率分别为:贵要静脉31.61%(177/560),正中静脉51.74%(134/259),头静脉53.16%(42/79),腋静脉31.19%(16/53),大隐静脉13.63%(3/22),颞浅静脉55.00%(11/22)。将6组导管异位率进行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各组间导管异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两组间再进行χ2检验分别比较导管异位率,结果提示经贵要静脉与经正中静脉、头静脉,经正中静脉与经腋静脉、大隐静脉,经头静脉与经腋静脉、大隐静脉,经大隐静脉与经颞浅静脉之间比较,导管异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静脉两两之间比较的导管异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剔除入院时即存在感染征象及治疗过程中有明显其他感染的病例,337/1029例次纳入研究,拔管时均进行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41根(12.17%)导管尖端培养出42株病原体,其中1根导管(2.38%)为双重病原体感染。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同时培养同出一细菌的6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1.78%与0.77/1000导管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出生体重、尖端位置、肢体肿胀、渗液、出血和局部感染与导管病原菌定植的发生有关(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分析结果提示出生体重[类间比较Ⅰ(OR值为0.366,95% CI:0.136~0.985,P=0.047);类间比较Ⅱ(OR值为0.246,95% CI :0.085~0.715,P=0.010)]是导管病原菌定植的保护因素,肢体肿胀(OR值为3.330,95% CI:1.525~7.273,P=0.003)是导管病原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4.导管堵塞发生率20.02%(206/10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留置天数、住院天数和出血与导管堵塞的发生有关(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留管天数(OR值为1.013,95% CI:1.001~1.025,P=0.030)和出血(OR值2.828,95% CI:1.706~4.688,P=0.000),两者均是导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为了减少PICC置管过程导管异位的发生,穿刺静脉宜选择贵要静脉。2.严格无菌操作下,出生体重越小其发生导管病原菌定植的危险性越小。置管肢体肿胀是导管病原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3.留置天数、出血是导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语表  3-4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前言  9-13
资料与方法  13-16
结果  16-25
讨论  25-32
结论  32-33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33-34
参考文献  34-37
附图  37-39
综述  39-54
  参考文献  50-54
致谢  54-55

相似论文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SI、SF的动态变化及意义,R722.1
  2.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75例临床分析,R722.1
  3. 新生儿呕吐235例临床分析,R722.1
  4.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22.1
  5. 儿童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相关研究,R725.8
  6. 电子垃圾拆解区多环芳烃暴露与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血清P53、P21蛋白表达的关系,R722.1
  7. 孕妇体内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及其暴露因素的研究,R714.2
  8. 应用导管干预策略集束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研究,R472
  9. 新生儿TLR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对转录活性的影响,R346
  10. 电子垃圾污染区宫内多溴联苯醚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及胎盘IGF-1和IGFBP-3表达的影响,R114
  11. 空气对比纯氧进行新生儿复苏治疗的系统评价,R722.1
  12. 新生儿HIE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722.1
  13.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及病原分析,R722.1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R722.1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听力的影响,R722.1
  16. 早发型子痫前期解痉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R714.2
  17. 中心静脉导管在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R561.4
  18. 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探讨,R446.6
  19. 不同留针时间的针刺诱导对新生儿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R245
  20. 脐血重金属与新生儿发育相关研究,R1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护理一般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