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Re_6(μ_3-S)_8X_6”~(4-)(X=Cl、BR、I)、Re_2(edt)_4电子结构和电子光谱的从头算研究

作 者: 韦永勤
导 师: 义祥辉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无机化学
关键词: [Re6(μ3-S)8X6]4-(X=Cl、Br、I) Re2(edt)4 磷光 电子吸收光谱 CIS
分类号: O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含立方体核[阻郎(1l 3-Q)。广(Q‘S、Sc)的原子簇化合物具有特殊的荧光性质,几乎每一种含立方体核IRc‘(L1 3-Q刘’t-(Q‘S、Se)的原子簇化合物都有光致发光现象。阻c‘(Ll,·S)8X6广(X=Cl、n,、 1)无论在固态还是在溶液中都能发出强烈的红色磷光。本研究用HF方法对Re6(u 3-S)8X6广(X=CI、Br、1)进行了结构优化,采用已优化的结构,用单电子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CIS)对三个离子的分子轨道和激发态进行计算。从电子结构内部很好地解释了[Rc‘(1l 3-S)8X6广(X=CI、Br、1)的电子吸收光谱,并阐明了它们的磷光发生的机理。这对于具有立方体核[1k‘(1Jj-Q)。广(Q‘S、Sc)的原子簇化合物的光化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计算表明,在阻c‘(皿J·S)8X6广(X=CI、m、 1)的前线分子轨道中,重金属原子所占的百分数都很大(约80%)。这使得三个原子簇离子吸收光子从单重基态跃至单重激发态后,处于激发能级上的电子由于重金属原子的强烈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而发生自旋转变,单重激发态变为三重激发态,然后以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单重基态。这是三个原子簇离子产生磷光的主要原因。此外,电子激发态和电子基态较低的振动能级是阻c6(皿,—S)8X6广(X=CI、Br、 1)产生磷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比较,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CEP-4G方法对Re2(edt)4进行结构优化和自然键轨道计算,并用CIS方法计算Re2(edt)4的分子轨道和激发态。从理论上解释了Re-Re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三重键,并且很好地解释了分子Re2(edt)4的电子吸收光谱。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6
第一章 综述  6-10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简介  10-20
  2.1 电子光谱  10-13
    2.1.1 原子的电子吸收光谱  10
    2.1.2 分子的电子吸收光谱  10
    2.1.3 荧光和磷光  10-13
  2.2 计算方法简介  13-20
    2.2.1 LCAO-MO近似  13
    2.2.2 闭壳层组态的Hartree-Fock-Roothaan方程  13-18
    2.2.3 激发能的计算  18-20
第三章 [Re_6(μ_3-S)_8X_6]~(4-)(X=Cl、Br、I)电子结构和电子光谱的从头算研究  20-35
  3.1 计算方法  20
  3.2 结构优化  20-21
  3.3 [Re_6(μ_3-S)_8X_6]~(4-)(X=Cl、Br、I)的前线分子轨道  21-31
    3.3.1 [Re_6(μ_3-S)_8Cl_6]~(4-)的前线分子轨道  22-25
      3.3.1.1 [Re_6(μ_3-S)_8Cl_6]~(4-)的直角坐标  22-23
      3.3.1.2 [Re_6(μ_3-S)_8Cl_6]~(4-)前线分子轨道的百分组成  23-24
      3.3.1.3 [Re_6(μ_3-S)_8Cl_6]~(4-)前线分子轨道的主要组成  24-25
    3.3.2 [Re_6(μ_3-S)_8Br_6]~(4-)的前线分子轨道  25-28
      3.3.2.1 [Re_6(μ_3-S)_8Br_6]~(4-)的直角坐标  25-26
      3.3.2.2 [Re_6(μ_3-S)_8Br_6]~(4-)前线分子轨道的百分组成  26-27
      3.3.2.3 [Re_6(μ_3-S)_8Br_6]~(4-)前线分子轨道的主要组成  27-28
    3.3.3 [Re_6(μ_3-S)_8I_6]~(4-)的前线分子轨道  28-31
      3.3.3.1 [Re_6(μ_3-S)_8I_6]~(4-)的直角坐标  28-29
      3.3.3.2 [Re_6(μ_3-S)_8I_6]~(4-)前线分子轨道的百分组成  29-30
      3.3.3.3 [Re_6(μ_3-S)_8I_6]~(4-)前线分子轨道的主要组成  30-31
  3.4 [Re_6(μ_3-S)_8X_6]~(4-)(X=Cl、Br、I)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31-33
    3.4.1 [Re_6(μ_3-S)_8Cl_6]~(4-)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31-32
    3.4.2 [Re_6(μ_3-S)_8Br_6]~(4-)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32-33
    3.4.3 [Re_6(μ_3-S)_8I_6]~(4-)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33
  3.5 电子结构和电子光谱关系的讨论  33-35
第四章 Re_2(edt)_4的电子结构和电子吸收光谱的从头算研究  35-39
  4.1 计算方法  35
  4.2 结果和讨论  35-39
    4.2.1 Re_2(edt)_4的基态几何结构  35
    4.2.2 Re_2(edt)_4的自然键轨道  35-36
    4.2.3 Re_2(edt)_4的分子轨道和电子吸收光谱  36-39
      4.2.3.1 Re_2(edt)_4的分子轨道  36-38
      4.2.3.2 Re_2(edt)_4的电子吸收光谱  38-39
结论  39-40
致谢  40-41
参考文献  41-42

相似论文

  1. 环糊精诱导芴及氨基芴的非除氧室温磷光研究,O657.3
  2. β-环糊精及化学修饰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O636.12
  3. 多维电荷传输基团修饰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特性,O627.8
  4. PBO纤维表面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研究,TS195.6
  5. 内构件抑制流化床气固返混研究,TQ051.13
  6. 巯基噁二唑和噻二唑衍生物及其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O626.2
  7. 噁二唑或咔唑桥联的双核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O627
  8. 卟啉类太阳能电池敏化剂的理论研究,TM911.4
  9. 新型高分子电致磷光材料研究,O641.4
  10. JXGJ职业技术学院品牌战略研究,G718.5
  11. CIS扫描仪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TP334.22
  12. 聚合物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特性研究,TN383.1
  13. “金谷瀑布山庄”Vi系统设计心得,J524
  14. 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管理研究,D630.1
  15. 磷光掺杂聚合物能量传递的研究,TN383.1
  16. 铂铱双核环金属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O627
  17. 基于哒嗪类结构配体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O641.4
  18. 磷光功能铂配合物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质研,O641.4
  19. 光学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TH703
  20. Zn~(2+)及ClO~-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TP212.2
  21. 太阳能电池CIS粉体的回流反应法制备及特性研究,TB383.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结构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