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层结构与交换经济的发展

作 者: 杜尧年
导 师: 张明富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专门史
关键词: 交换经济 二层结构 交换手段 国家统治 交换机制 商品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史 规模经济 结构演化
分类号: F1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运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对传统中国经济史上的重要问题──交换机制同国家政权和家庭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规范分析,并且试图揭示传统经济中交换活动本身的实质及其不能成长出资本主义体制的原因。 全文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分别对与本文有关的家庭、国家、交换和结构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在分析其得失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观点:历史是各种结构演化的过程,又是各种成本替代的过程:中国传统经济史可以归结为在上层的以皇权为核心的国家统治和在下层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所构成的二层结构:交换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根源形式,交换活动本身被国家和家庭作为一种节约成本和扩大收益的手段来利用,交换经济及其各种形式在二层结构之间畸形发展。 第二部分对二层结构与交换的关系作了一个逻辑分析。首先对二层结构进行概念分析,确定其内涵是:在上层的皇(王)权为核心的国家统治和下层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接着分别探讨了国家和家庭利用交换手段的动因、方式和结果,并指出这种交换的性质主要是不平等的“限额的”或“管理的”交易,而真正有利于商品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正态发展的平等的“买卖的”交易却则很少。 第三部分则对二层结构与交换的关系作了历史性的概略描述。由于构成国家和家庭的各因素都具有竞争性质,因此可以对其进行边际分析,从而国家和家庭都形成了各自的规模经济。至于这两种规模经济的不同组合在不同历史时段对交换的影响,作者作了一个分朝代的描述,总结出上层国家和底层家庭,都会利用交换手段的某种形式来实现各自的规模经济,但交换经济的这些形式不能发展成为稳定的居于中间层的交换机制。 第四部分对全文作了一个简短的结论(见正文第43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一、 导言  6-17
  (一) 问题的提出  6-7
  (二) 学术史回顾  7-16
    1. 家庭  7-9
    2. 国家  9-11
    3. 交换  11-14
    4. 结构  14-16
  (三) 研究方法  16-17
二、 二层结构与交换──个逻辑的分析  17-30
  (一) 二层结构  17-18
  (二) 家庭经济与交换  18-23
  (三) 国家统治与交换  23-30
三、 二层结构与交换──一个历史的分析  30-47
  (一) 宗法封建制时代(夏商周)  33-35
  (二) 春秋战国──封建制王国向官僚制国家的过渡  35-36
  (三) 官僚国家时期(秦──清)  36-47
四、 结论  47-48
注 释  48-57
主要参考文献  57-58

相似论文

  1. 辉瑞制药财务共享服务运营策略研究,F406.72
  2. 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之研究,G643
  3. 区域间知识流动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F224
  4. 关于夏目漱石作品中的金钱,I313.074
  5. 一战时期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研究,K313.44
  6. 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分形研究,F299.27
  7. 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研究,F426.31
  8. 中国轿车市场结构研究,F426.471
  9. 面向数据中心网络的新型交换机制研究,TP393.08
  10. 片上网络服务质量机制研究,TN47
  11.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F239.4
  12.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与审计质量研究,F233
  13. 区域寡头结构下房地产企业默契合谋行为研究,F293.3
  14. 中国保险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实证分析,F124;F224
  15. 论我国保险公司集团化经营模式的溢价效应,F842.3
  16. 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F752;F224
  17. 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F224
  18. 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F279.2
  19.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问题研究,F270
  20. 福州市开发区与城市结构演化关系及协同机制研究,F299.27
  21. 我国公共投资最优规模分析,F283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