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生活与德育目的

作 者: 胡林英
导 师: 马永庆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德育目的 个人生活 生活的意义 内在价值 道德教育目的 社会生活 活的教育 好的生活 基础性地位 源于生活
分类号: G41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21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们所面临的现实,甚至我们的生命都并非是我们的主观选择。现实生活到底有无意义,有无价值,这历来都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本文试图通过对已有答案的回顾表明自己的看法,同时主张建立以肯定生活为中心的、鼓励学生追求生活内在价值的道德教育目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乃是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的教育。那么,一个完整的德育目的观至少应包含着对以下关于生活问题的思考: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或美好的生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德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首先,从历史的视角看待生活问题是以两个问题为基点的:1、有意义的生活应该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2、生活的意义究竟何在,在生活本身抑或生活之外?从古希腊到存在主义,从先秦到宋明理学,本文对其相关的伦理思想作了细致的梳理,展示了已有答案的得失成败,以及给我们提供的可能思路:1、完整的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是建立在个人自由发展基础上的统一。2、生活的意义存在于现实生活自身,在于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以及对生活内在价值的体验和追求。 生活的观点在德育目的设定中应具有基础性地位,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点在过去被忽视了。本文拟通过对传统德育目的观的反思,试图以生活的观点来确立我们的德育目的。1、传统的德育目的在本质上是权威主义的,而我们所主张的德育目的则是以生活为中心的,即源于生活、关注生活的。2、传统的德育目的设定为培养受教育者以使他们将来能承担某一社会职责,现代的德育目的则要立足于现在的或当下的生活,实现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统一。3、现代德育目的应是让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追求生活的内在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导言 题解:生活与德育目的  6-7
一、 关于生活问题:一种历史的视角  7-23
  (一) 古希腊伦理思想与先秦:现实的公共生活或群体生活  7-11
  (二) 基督教与宋明理学:与现实生活背离的世界  11-15
  (三) 近代启蒙时期的理性主义:理性化的世俗生活  15-20
  (四) 现代存在主义:完全的个人生活  20-23
二、 对生活意义的重新诠释  23-27
  (一) 个人生活抑或社会生活?  23-24
  (二) 内在价值抑或外在价值?  24-27
三、 德育的生活目的观  27-35
  (一) 以生活为中心的德育目的  28-30
  (二) 以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现实统一为取向的德育目的  30-33
  (三) 以生活的内在价值为核心内容的德育目的  33-35
注释  35-38
参考文献  38-40
后记  40

相似论文

  1. 植物内源激素在长春花不同生活史型中生理生态学特征,S567.239
  2. 真实、自然和有影子的记忆——试论电视纪实作品与文学关系,J905
  3. 知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G40
  4. 我国水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研究,F426.9
  5. 论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实现,D915.2
  6. 母亲外出打工经历对农村小学生认知和社会生活能力影响的现况研究,R179
  7. 鄂东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TU982.29
  8. 陕北汉画像石研究,K879.4
  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研究,K27
  10. 蒙元墓葬研究,K878.8
  11. “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研究,K27
  12. 政策影响下的生态与生活,X2
  13. 辽代妇女社会生活研究,K246.1
  14. 提高高中生社会生活能力的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G633.2
  15.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下层妇女地位,K225
  16. 元代江浙地区酒业研究,K247
  17. 周代农民专题研究,K224
  18. 清代至民国时期乌鲁木齐社会生活,K29
  19. 从《申报》美容、化妆品广告看三十年代上海的审美文化与社会生活(1930-1939),G219.29
  20. 裕固族妇女社会生活及宗教心理研究,B9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德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