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张资平、叶灵凤性爱小说新论

作 者: 李建国
导 师: 朱德发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性爱小说 叶灵凤 张资平 快乐主义 革命文学 价值观 文化立场 思维方式 传统文学 传统文化
分类号: I207.4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3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统性规范受儒、释、道影响分别形成儒家以性为耻的耻感性文化,以性为罪的罪感性文化及以精为贵的养生性文化。其中占正统和主宰地位的是儒家的工具性文化(性只是生殖、婚姻、扩展宗族势力的工具)。道家的养生的性文化一直处于民间和屈从状态,佛教的以性为罪的文化思想从宋朝以后渗入并影响着礼学和道教,但并未深入民族心理深层。在现代以来的斗争实践中,“人民伦理”出现某种“禁欲主义”倾向。它和儒家以性为耻的工具性的性文化结合,造成了中国的性现状,它带有浓厚的清教色彩,这一点在文革时达到顶峰。在中国的性文化格局中,快乐主义的性文化没有地位。而张资平叶灵凤性爱小说在主题上有意无意的接近了快乐主义的原则,这主要表现在:一、肉体的快乐,主要描写作为身体权利的的性的缺乏;二、精神的快乐,爱情作为感情生活的最主要形式,寄予着人们满足感性快乐的深切愿望;三、“增殖的快乐”(病态的快乐),心理与肉体的互动,造成快乐的增殖。在反叛与压抑的格局中,人们的性心理格外好奇,生理的快乐也因心理的某种变态与反常而增殖。 在小说的审美艺术方面,张资平、叶灵凤的小说表现出同中国传统美学相悖离的新质。传统文学追求“成教化、助人伦”、“文以载道”的审美倾向。张、叶的小说则表现了人们寻求日常生活的感性快乐的审美风尚,具体表现为:浅显、通俗;悲哀、感伤;艳情;“丑”、“怪”、“奇”。在小说的艺术结构上,与张、叶“快乐主义”的性爱主题相关联的几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书信文体的运用;婚姻与爱情相脱节的情节模式;悲剧性的结尾;以性的吸引作为叙述推进的内在动力;在叙事技巧上,由于采取书信文体,使得张、叶的小说产生了限制性叙事和多视点叙事的叙事方法,叶灵凤还将电影的蒙太奇技术引进小说,并将叙述心理化。张、叶等海派作家重视小说的技巧规律与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与“一种职业化、专业化的近代意识和倾向相联系。” 张、叶的作品遭受诟骂,除自身的某种因素,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在历史的反思中,笔者试图概括传统文学、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在人性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上同张、叶作品迥然相异之处。传统文化的谬误在于相信存在一种叫做“人性”的东西,并试图通过对“人性”的有效控制来治理国家。于是,以礼教治国成了“人治”中国的最基本的弊端与特点。传统文化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鄙商、鄙利,个人地位的缺乏。在思维方式上,传统文化具有崇古思维、等级思维、绝对化思维等特征。启蒙文化立场的局限从其出发点便能看出倪端:启蒙者认为人性应该是善的,或存在一种统一的人性。这使启蒙者致力于国民性的批判,过分偏重思想文化而忽略甚至敌视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但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制度的保证,对人性的拷问将流于虚幻和可疑。在价值观上,启蒙者肯定个人主义,但其“个人主义”没有对物质利益的倚重。在思维力’式上,启蒙派接受了进化论而且坚持了一种道德上的等级思维;革命文学以阶级论取代人性论,实际上仍然坚持人性善恶二元对立的等级区分,在价值观上坚持集体主义,并把经商谋利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不断修割。在思纷方式上,革命文学把现在置于未来的绝对统治之下,而且存在着绝对化思维和等级思维的特点。后现代文化立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解构了统一的人性,揭示出了人性的表演性和游戏性。在价值观上,后现代注重个体的价值,重视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在思雏方式和价值观上,后现代注重此刻的快乐,坚持多元和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

全文目录


引言  7-11
一、 主题研究:“快乐主义”性爱文化主题  11-28
  (一) 肉体的快乐:控诉缺乏和表现自我  12-18
  (二) 精神的快乐:三角恋,对感性生活的永远渴念  18-22
  (三) 增殖的快乐:压抑与禁忌的反作用  22-28
二、 审美研究:小说艺术的探索与创新  28-35
  (一) 审美风范的独特性  28-31
  (二) 艺术结构的创新性  31-33
  (三) 叙事技巧的灵活性  33-35
三、 历史反思:文化立场的批评与辨析  35-44
  (一) 传统文化立场的谬误  35-37
  (二) 启蒙文化立场的局限  37-39
  (三) 革命文学文化立场的偏颇。  39-40
  (四) 后现代文化立场的可取  40-44
参考文献  44-46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4. 碰撞与融合,R-092
  5.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6. 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G633.51
  7. 钦努阿阿契贝和非洲传统文化的延续,I437.074
  8. 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
  9. 民间美术与现代广告设计交融之研究,J524.3
  10.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G647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空特性研究,D64
  12. 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218.7
  13. 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954
  14.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B21
  15.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G120
  16. 话语视角下的宗谱文化研究,K820.9
  17. 中国当代油画风景中的写意性倾向研究,J213
  18. 风景油画的本土化研究,J213
  19. 两宋山水画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借鉴和应用研究,J213
  20. 中国油画中的传统审美价值,J213
  21. 意象油画的探索与实践,J21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长篇、中篇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