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整会修缮个案研究

作 者: 陈天成
导 师: 王其亨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建筑历史与理论
关键词: 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 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 天坛 古代建筑修整所 永乐宫 学术研究与修缮
分类号: TU-8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成立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简称文整会)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古建筑修缮保护机构,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机构几经变迁,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成为中国文物研究所。在其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文整会(包括其后续机构)一直是中国古建筑保护事业中最为重要的力量,实施了大量的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本文以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其后续机构实施的部分修缮工程为研究内容,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文整会修缮天坛工程和六十年代前后其后续机构古代建筑修整所迁建山西永乐宫工程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相关机构的现存的大量工程文献史料以及众多参与过遗产修缮保护工程前辈先贤们的著作入手,抽丝剥茧勾勒出早期中国古建筑保护工程的面貌,归纳总结其修缮成功的因素和经验,强调学术研究对于修缮工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绪论——为什么研究文整会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个案  9-20
  一、引言  9-10
  二、研究缘起  10-13
  三、以往成果  13-15
  四、研究思路  15-16
  五、研究意义  16-18
  六、论文结构  18
  七、未尽事宜  18-20
上篇: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天坛修缮工程  20-106
  第一章 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的肇端  21-55
    1.1 文整会及实施事务处的成立  21-27
      1.1.1 文整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1-23
      1.1.2 文整会的成立  23-25
      1.1.3 事务处的成立  25-26
      1.1.4 两机构的改组  26-27
    1.2 《实施意见》及其他  27-32
      1.2.1 实施意见  27-29
      1.2.2 报销办法  29
      1.2.3 购料办法  29-30
      1.2.4 施工办法  30-31
      1.2.5 添置仪器  31-32
    1.3 旧都文物整理工程  32-41
      1.3.1 旧都文物整理一期工程  35-39
      1.3.2 旧都文物整理二期工程  39-41
    1.4 修缮实施过程——以东西四牌楼工程为例  41-50
      1.4.1 勘查设计  41-45
      1.4.2 招标签约  45-48
      1.4.3 工程施工  48-49
      1.4.4 竣工验收  49-50
    1.5 文整会与参与工程各方关系  50-51
    1.6 文整会与营造学社  51
    1.7 小结  51-55
  第二章 天坛修缮工程——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的开篇巨作  55-106
    2.1 天坛修缮工程的始末  55-59
    2.2 修缮圜丘坛  59-63
      2.2.1 圜丘坛  59-63
    2.3 修缮皇穹宇等处  63-70
      2.3.1 正殿  64-66
      2.3.2 东西配殿  66-68
      2.3.3 琉璃门及围墙  68-70
    2.4 修缮祈谷坛等处  70-86
      2.4.1 祈年殿及殿基台面  71-74
      2.4.2 祈年门  74-76
      2.4.3 祈年殿配殿及围墙  76-81
      2.4.4 祈年门之南砖门及成贞门  81-82
      2.4.5 祈年殿西砖门值房  82-83
      2.4.6 祈年殿东西砖门  83-84
      2.4.7 祈年殿外壝墙及角门三座  84-85
      2.4.8 祈年殿南砖门外西边平台马道  85
      2.4.9 祈年殿迤东长廊、神库、宰牲亭  85-86
    2.5 修缮皇乾殿  86-90
      2.5.1 皇乾殿  86-90
    2.6 修缮各门及其他  90-92
      2.6.1 具服台  90-91
      2.6.2 北坛门  91
      2.6.3 北坛门角门  91
      2.6.4 西天门  91-92
      2.6.5 西天门角门  92
    2.7 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史的一座里程碑  92-97
      2.7.1 中国营造学社——天坛修缮的强大技术核心  93-95
      2.7.2 传统营造体系——天坛修缮的最大技术优势  95-96
      2.7.3 资金时间充裕——天坛修缮的坚实物质基础  96-97
    2.8 学术研究与修缮相结合  97-99
    2.9 借鉴营造学社方法和成果  99-104
      2.9.1 科学的设计模式  99-101
      2.9.2 “以匠为师,沟通儒匠”  101-102
      2.9.3 “保存现状”和“恢复原状”的实践  102-104
    2.10 工程报告及技术档案管理  104
    2.11 小结  104-106
下篇:古代建筑修整所与永乐宫迁移工程  106-150
  第三章 从文整会到古代建筑修整所————新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的发端  107-117
    3.1 新中国成立文整会的机构变化  107-108
    3.2 古建整理所成立  108-110
    3.3 职能性质的转型  110-111
    3.4 全国文物的调查  111-112
    3.5 修缮人才的培养  112-113
    3.6 学术研究的开始  113-115
    3.7 修缮工程的继续  115-117
  第四章 永乐宫迁移工程——中国古建筑群整体迁移的开山之作  117-150
    4.1 工程始末  117-121
      4.1.1 永乐宫综述  118-119
      4.1.2 三门峡水库  119-120
      4.1.3 如何保护  120-121
    4.2 方案确定  121-125
      4.2.1 选择新址  121-122
      4.2.2 迁建方案  122-125
    4.3 机构组成  125-128
      4.3.1 迁移委员会  125
      4.3.2 人员组织  125-128
    4.4 勘查测绘  128-132
      4.4.1 建筑测绘  128-131
      4.4.2 壁画临摹  131-132
      4.4.3 神宫模型  132
    4.5 神宫迁移  132-144
      4.5.1 拆卸神宫  132-139
      4.5.2 复建神宫  139-144
    4.6 迁移竣工  144-145
    4.7 小结  145-150
      4.7.1 技术研究与修缮工程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145-146
      4.7.2 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古建筑迁建技术  146-147
      4.7.3 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文物保护人才  147
      4.7.4 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  147-148
      4.7.5 修缮工程报告及档案管理  148-150
附录  150-184
  附录一:《古物保存法》  150
  附录二:《古物保存法施行细则》  150-152
  附录三: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组织规程(1934年12月)  152-153
  附录四:北平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组织规程(1935年1月)  153-154
  附录五: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组织规程(1935年12月)  154
  附录六: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组织规程(1935年3月)  154-156
  附录七: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实施事务处组织规程(1947年5月)  156-157
  附录八:关于旧都文物整理计划实施意见  157
  附录九:事务处委托工务局代办工程购料办法  157-158
  附录十:事务处委托工务局代办工程施工办法  158-159
  附录十一:水泥混凝土工程标准说明书  159-162
  附录十二: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第十四次报告书  162-169
  附录十三:古建筑保护须知(文整会制定)  169-171
  附录十四:为文物建筑保养工程按工程性质以直营为适宜办法  171-172
  附录十五:三十五年行政院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工作概要  172-177
  附录十六:三十六年行政院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工作概要  177-181
  附录十七:三十七年度修缮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181-184
参考文献  184-188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188-189
致谢  189

相似论文

  1. 1917年到1962年期间北京的保护与更新,TU984.114
  2. 《朝元图》图像学浅考,K879.41
  3. 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的建筑景观研究,K879.4
  4. 基于MAYA技术的天坛三维虚拟建模设计与应用,TP391.41
  5. 浅析道教壁画的审美思想,J218.6
  6. 理想与困境:1913年制宪运动研究,D929
  7. 天坛回音建筑演进轨迹及其文化意蕴,TU112
  8. 基于痘苗病毒天坛株的改良载体的研究及HIV-1疫苗的构建,R392
  9. 痘苗病毒天坛株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基因工程减毒载体的构建,R346
  10. 天坛内的市民活动及在总体规划中的管理,TU984.11
  11. 论域外宪政文化对袁世凯政府立宪的影响,D911
  12. 永乐宫壁画艺术中的科学技术初探,J218.6
  13. 北京园林双条杉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S763.7
  14. 系统视角下天坛游客行为管理方法初探,F592
  15. 痘苗病毒天坛株减毒载体的优化及其膜蛋白H3L免疫原性研究,R392
  16. 复原—永乐宫壁画搬迁始末,K879.41
  17. 基于环境心理体验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TU986.2
  18. 北京天坛及其周围街区的历史保护研究,TU984.114
  19. 人的神化与神的人化,J218.6
  20. 建筑遗产周边环境整治模式探析,TU-8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