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灰度图像激光标记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

作 者: 凌绍凤
导 师: 刘玉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 灰度图像标记 激光标记系统 数字半色调 误差分散 模式法 模式选取 误差扩散路径
分类号: TP39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激光标记因其牢固永久、精美清晰、定位准确、不接触加工材料、可在多种材料和多种形状表面打标的优点,在生产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灰度图像标记的表现能力很强,更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影响灰度图像标记效果的关键为数字半色调技术。本文对数字半色调技术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误差分散法、抖动法、区域分割法和模式法几个常用半色调算法。结合Bayer抖动矩阵,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模式法,该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原方法由于模式选取过于集中而使处理后图像易产生颗粒感的缺点,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结合区域分割法的思想,提出了基于路径的误差扩散算法,该算法以接近抖动法的处理速度达到了接近误差分散法的处理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灰度图像激光标记系统的实现过程。对光斑点位置和点间距控制的实现,保证了图像的准确标记;对系统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的改进,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资源消耗。本系统实现的灰度图像标记,打标样件图像逼真,效果较好;而且由于采用调频半色调算法,不需要实时改变光斑点大小,对于当前国内多数受限于激光控制方法、不能实时控制光斑大小的激光标记机,本系统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所以有较好的推广价值。论文所做的工作对灰度图像标记行业的技术提升具有参考价值,对激光标记行业的产品升级也有推广意义。有关成果正在产品化过程中。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5
  1.1 数字半色调技术介绍  8
  1.2 激光标记介绍  8-9
  1.3 振镜式激光标记机工作原理  9-12
  1.4 灰度图像激光标记发展现状  12-13
  1.5 本文研究背景及内容安排  13-15
2 数字半色调技术的基本理论  15-21
  2.1 数字图像及人眼视觉特性  15-18
  2.2 数字半色调技术基本原理  18-20
  2.3 本章小结  20-21
3 数字半色调算法研究  21-36
  3.1 常用的数字半色调算法  21-30
  3.2 改进算法  30-35
  3.3 本章小结  35-36
4 灰度图像标记系统的实现  36-60
  4.1 标记软件系统架构及模块介绍  37-40
  4.2 数字半色调算法的编程实现  40-45
  4.3 标记点位置精确控制  45-46
  4.4 标记点间距的控制  46-47
  4.5 调节图像参数的对话框的实现  47-52
  4.6 优化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  52-57
  4.7 标记参数设置及标记效果  57-59
  4.8 本章小结  59-60
5 总结及展望  60-62
  5.1 工作总结  60
  5.2 研究展望  60-62
致谢  62-63
参考文献  63-66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6-67
附录2 相关项目结题证明  67-69

相似论文

  1. 基于PPML的可变数字印刷文件解析及加网技术,TS805.4
  2. 刑事和解模式研究,D925.2
  3. 基于误差扩散的数字半色调技术的研究,TP391.41
  4. 实习律师事务所教学模式探析,D926.5
  5.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铁矿资源潜力评价,P618.31
  6. 数字印刷光栅图像处理系统研究,TP391.41
  7. 基于混合加网的半色调水印技术研究,TP309.7
  8. 基于DSP和PCI的高速高质图形图像标记系统研究,TP274
  9. 基于DSP和FPGA的一体化速印机的研究,TP391.41
  10.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立法模式选择,D913
  11. 数字半色调技术研究,TP391.41
  12. 基于GIS的新汶矿区地表沉陷规律系统研究,TD327
  13. 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分析与改进模式选取,H102
  14. 数字半色调技术研究,TP391.41
  15. 基于人眼视觉系统模型的彩色半调算法,TP391.41
  16. 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X171.1
  17.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F323.211
  18. 有限元法在复杂终端进气道电磁散射计算中的应用,TN957.5
  19. 基于误差扩散数字半色调方法的研究,TP391.4
  20. 当代中国行业协会与政府互动模式的研究,F12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图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