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征研究

作 者: 张娟
导 师: 李志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信任 孤独感 特征 实证研究
分类号: G64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45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际信任孤独感是攸关个体心理健康的两大因素。大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所处社会阶段的特殊性和社会发展变迁的时代性,使他们的人际信任与孤独感水平发生着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着改变,对他人信任度的降低导致孤独感随之而来,孤独感的延续反过来又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情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健康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是其能否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关键影响因素,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重要性,本文以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为切入点,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研究,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对国内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差异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应对措施。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较低,孤独感水平偏低现象较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差异较大;②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怀疑性上存在差异,女性大学生怀疑性较男性大学生而言更高;③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怀疑性和对他人承诺的信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四学生的怀疑性最高(M=3.29),大三学生的怀疑性最低(M=2.85),大一大二学生的怀疑性处于中间水平(大一M=3.16,大二M=3.14);在被人拒绝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被人接纳和社交自卑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④不同专业大学生除了在对权威的信任上不存在差异,在怀疑性、对他人承诺的信任,对他人行为的信任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工商类的大学生怀疑性最高(M=3.71),农业类大学生的怀疑性最低(M=2.54),中间由高到低依次是文科类(M=3.16),工科类(M=3.13)和理科类(M=3.13);在被人拒绝和被人接纳两个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社交自卑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⑤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怀疑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权威的信任、对他人承诺和行为的信任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被人接纳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被人拒绝和社交自卑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⑥党员与非党员大学生在怀疑性与对他人承诺的信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权威的信任和对他人行为的信任上不存在差异;⑦怀疑性和被他人接纳的程度呈显著性相关(P<0.01),对他人承诺的信任和被他人拒绝的程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对他人行为的信任和被他人接纳的程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16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意义  12-13
    1.2.1 理论意义  12-13
    1.2.2 实际意义  13
  1.3 研究目的  13-14
  1.4 研究内容  14
  1.5 研究变量及其定义  14-16
    1.5.1 人际信任的定义  14
    1.5.2 孤独的定义  14-16
2 文献述评  16-31
  2.1 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  16-23
    2.1.1 国外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  16-20
    2.1.2 国内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  20-23
  2.2 关于孤独感的研究  23-28
    2.2.1 国外关于孤独感的研究  23-26
    2.2.2 国内关于孤独感的研究  26-28
  2.3 对国内外研究的相关评价  28-31
    2.3.1 对国内外关于人际信任研究的评价  28-29
    2.3.2 对国内外关于孤独感研究的评价  29-31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36
  3.1 研究对象  31
  3.2 研究设计  31-33
  3.3 研究方法  33
    3.3.1 文献分析方法  33
    3.3.2 问卷调查方法  33
    3.3.3 访谈方法  33
    3.3.4 比较分析方法  33
  3.4 研究的实施程序  33-34
  3.5 研究工具  34
    3.5.1 正式调研问卷的发放  34
    3.5.2 本研究有效样本人口统计学分析  34
  3.6 资料的处理与统计方法  34
  3.7 本研究的难点  34-35
  3.8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5
  3.9 本研究的可行性  35-36
4 《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编制  36-37
  4.1 目的  36
  4.2 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的编制  36-37
5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编制  37-38
  5.1 目的  37
  5.2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编制  37-38
6 预测  38-41
  6.1 被试  38
  6.2 实施方法与程序  38
  6.3 统计处理  38
  6.4 结果分析  38-41
    6.4.1 大学生人际信任分量表测试结果  38-40
    6.4.2 大学生孤独感分量表测试结果  40-41
7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状况及特点分析  41-54
  7.1 被试  41
  7.2 材料及程序  41-45
  7.3 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现状  45-46
  7.4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的比较分  46-50
    7.4.1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人际信任量表四个因素上现状的比较分析  46-47
    7.4.2 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比较  47-48
    7.4.3 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比较  48-49
    7.4.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比较  49
    7.4.5 是否党员大学生大学生人际信任特征比较  49-50
  7.5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50-53
    7.5.1 大学生孤独  50-51
    7.5.2 不同年级大学生孤独感特征比较  51-52
    7.5.3 不同专业大学生孤独感特征比较  52
    7.5.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孤独感特征比较  52-53
  7.6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53-54
8 总讨论  54-57
  8.1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问卷  54
  8.2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点  54-56
  8.3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  56-57
9 对策  57-63
  10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61
  10.1 研究结论  61
  10.2 进一步研究建议  61-63
致谢  63-64
参考文献  64-67
附录  67-72

相似论文

  1.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2.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3.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4.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5.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6.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7.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8.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9. 基于用户兴趣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与实现,TP391.41
  10. 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11. 基于特征的软构件建模方法及其在VMI管理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12.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13.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14. 森林防火系统中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TP391.41
  15. 直推式支持向量机研究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TP391.41
  16. 中医舌诊中舌形与齿痕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研究,TP391.41
  17.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8. 空间交会接近视觉测量方法研究,TP391.41
  19. 图像实时采集、存储与处理方法研究,TP391.41
  20.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21. 多币种纸币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P391.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