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

作 者: 于翔飞
导 师: 吴言生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宋代 佛教 儒释一贯
分类号: B2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3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佛教与儒学之关系研究历来聚颂不已,宋代佛学、儒学之关系之研究更是扑朔迷离、千头万绪。虽然学者们已经在此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宋代儒、释关系之复杂,宋代佛教群体面对儒者的辟佛所提出的“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特征是什么?宋代的“儒释一贯”与以往之“合流”或“合一”有什么区别?宋代“儒、释一贯”思想与佛教自身理论的发展有何内在联系?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仍然显得薄弱,尚须做进一步地探讨。要正确认识儒学、佛教的在宋代的发展态势,必然要对其关系进行多角度的换位思考。本文主要以佛教自身的义理发展趋向为契入点,并结合宋代社会环境,来审视宋代佛教者对儒学者辟佛而提出的“儒释一贯”思想。具体从佛教的真俗关系,佛法之本质,佛教在宋代中出现之入世转向,宋代儒学的发展状况及儒家辟佛言论,来诠释宋代“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及特征,考察宋代儒、释之间的斗争、融合相互关系,明确宋代佛教发展态势,及评估其在宋代思想中的地位。本文以《宋代佛教的“儒、佛一贯”思想研究》为题,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言介绍“儒释一贯”成果及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及本文的写作思路。笔者主要从佛教思想发展趋向,阐明佛教学者所提出的儒释一贯思想是其内部理论的客观要求。第二章考察宋代佛教和儒学的外部环境及思想发展趋向。以儒学家辟佛的言论及儒家思想发展状况,侧面看佛教的发展状况是繁荣强盛的。第三章明晰儒佛融合、斗争之间的关系,论述“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及特征。论文在该章中指出,佛教所提出的一贯,不仅有形上理论层面的会通,也有形下治世层面上外在的会通,同时更是基于人性上的会通。第四章,追溯佛教“儒释一贯”思想渊源,阐明“儒释一贯”思想之原因。第五章,论述儒佛一贯”思想之影响。论文认为,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中,带有明显的入世特征。这一明显的特征是佛教内部义理发展的逻辑使然。这一明显的特征并非是因为佛教在宋代的“式微”,作为客体的文化“依附”或“妥协”主体文化。论文从统治者治国政策、态度,佛教典籍的流通情况,佛教徒的人数,儒学的发展状况等几方面,证明宋代佛教在力量上并非“式微”。而且宋代佛教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与唐代佛教一样的繁荣景象。同时,论文指出以“合一”或“合流”,以“中国化”或“儒学化”来定性儒、佛关系,都会防碍我们对佛教本来面目的认识。因此,论文得出宋代僧人全体面对宋儒的辟佛所提出的“儒释一贯”思想,是在坚持儒、佛各自的独立性的基础上,来阐释儒、释的相通性和互补性。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绪论  7-18
  1.1 关于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7-11
  1.2 关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  11-16
  1.3 关于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6-18
第2章 宋代佛教的外部环境及思想趋向  18-46
  2.1 宋代的社会环境  18
  2.2 宋代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  18-21
  2.3 宋代统治者对佛教的管理制度  21-23
  2.4 宋代佛教发展状况及兴衰探微  23-46
第3章 "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46-98
  3.1 "儒释一贯"内涵及形成过程  46-67
    3.1.1 儒者对佛教的批判  46-55
    3.1.2 佛教对儒学的回应  55-67
  3.2 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67-94
    3.2.1 儒释一贯的根据一道  67-70
    3.2.2 教化的社会功能  70-73
    3.2.3 善、孝的一致性  73-76
    3.2.4 儒释的人文的关怀  76-81
    3.2.5 佛教的大乘精神与儒家道德性命  81-84
    3.2.6 佛教的治世问题  84-90
    3.2.7 入世化—中国佛教的发展趋向  90-94
  3.3 宋代儒释之辨之反思  94-98
第4章,"儒释一贯"思想之原因探析  98-118
  4.1 "儒释一贯"思想理论渊源  98-103
    4.1.1 佛教大乘与真俗两谛  98-102
    4.1.2 儒释一贯思想的历史渊源  102-103
  4.2 "儒、佛一贯"思想原因探析  103-118
    4.2.1 佛教思想上的巅峰化  103-104
    4.2.2 禅宗的境界走向  104-109
    4.2.3 偏真废俗,缺少治世内容  109-113
    4.2.4 儒释的互补性与共治性  113-118
第5章 影响与结论  118-133
  5.1 影响  118-130
    5.1.1 儒释一贯思想对儒学的影响  118-125
    5.1.2 儒释一贯思想对佛教的影响  125-126
    5.1.3 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对后代儒释道关系的影响  126-130
  5.2 结论与展望  130-133
参考文献  133-139
致谢  139-140

相似论文

  1.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2.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B947
  3.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4. 宋代易学阴阳自然观视域下乾坤卦义考,B221
  5.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6.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7.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8.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9. 佛教语言功能研究,B948
  10. 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造像的服饰艺术特征,K879.2
  11.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12. 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B948
  13. 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雅俗之变研究,I207.22
  14. 宋真宗时期法制探微(997-1022),K244
  15. 晋身之阶,K244
  16. 佛教的涅槃与文学的审美,I106
  17.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F592
  18.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J523
  19. 北宋密州区域经济研究,K244
  20. 小说、佛教与王学,I206.5
  21. 生态视角下西安地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宋、元哲学(960~136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