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铁锰离子的微生物治理及复合微生物材料的制备

作 者: 陈丽芳
导 师: 李敏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地下水 铁锰离子 微生物治理 复合微生物 颗粒材料
分类号: TU9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水资源中,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水质好、不易污染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但由于自然界本身岩质状况及植被的破坏,地下水中Fe2+和Mn2+的质量浓度明显超出要求。降低地下水中Fe2+和Mn2+浓度,使其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地下水除铁除锰方法主要有:加碱调pH值、强氧化剂氧化法、离子交换法、臭氧氧化法、磁分离法等。我国对地下水除铁技术的研究开展较早,但水中的锰离子的去除,普遍存在技术难,费用高,工艺复杂等问题,因此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除锰的相关研究报道也甚少。国内外地下水铁锰处理在理论和应用上先后经历了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目前生物法逐渐表现较高的去除效果。本室前期从福建紫金山铜矿518#矿井的铜矿水及连城锰废矿坑上部的泥石样中分离纯化出两株高效除铁除锰细菌,分别命名为4-05和11-02。本论文通过经典微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结合应用,对其16S rDNA基因测序,确定了该两株菌的菌株类型并完成了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菌株4-05和11-02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在GeneBank中的登录序列号分别为FJ805431和FJ8054322。生物除铁除锰滤层是一个以铁锰细菌为核心的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不同种属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其中就包括以共代谢为基础的协同作用。本研究将高效除铁除锰细菌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按适当比例混合,考察了混合菌的生长和除铁除锰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对铁锰的去除效果优于单菌,但并不是各自去除效果的简单叠加。当混合菌中4-05比例较高时,其除铁效果较好;当11-02比例较高时,则除锰效果较好。优化混合菌各自比例,确定假单胞菌4-05和不动杆菌11-02按1:3混合时,对铁锰的去除效果最佳。共存离子及其浓度的高低能影响另外一种离子的生物去除效果,地下水中铁锰离子共存,初始铁浓度的高低会影响细菌对锰的去除,反之亦然,铁锰的去除与共存的铁锰离子及其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论文考察了不同极限铁锰浓度变化对铁锰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铁浓度条件下,混合菌能降低锰浓度.至饮用水标准。可见,锰的去除效果不仅和原水中锰的浓度有关系,也和铁浓度相关。与此相反,锰的存在与否及其浓度的高低对细菌除铁基本没有影响。有机材料A和有机材料B的营养成分和表面特性使其不仅能够作为吸附剂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能够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营养元素。本论文将有机材料A和有机材料B与细菌混合培养,分别考察它们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以及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有机材料A相比较,有机材料B不仅能够促进细菌的生长,而且具有较好的吸附铁锰离子的能力,此外释放铁锰的量也相对较少。在此基础上,确定有机材料B作为制备复合微生物材料的原料,其最适用量为10g/L。将有机粉材料与细菌混合,添加适量粘合剂,制备成复合微生物菌颗粒。建立了小型模拟滤柱,滤柱材料为有机玻璃,内径9 cm,高100 cm,以粒径大小均一的河砂为滤料,垫层为粒径1-1.5cm左右的卵石,滤层厚度50 cm,垫层厚度10 cm,滤速保持110 mL/h,跌水曝气。在滤柱中添加有机材料B并接种假单胞菌4-05。结果表明:河砂和有机材料B对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作用,滤柱中有机材料B还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对于微生物,活细菌能有效发挥作用降低溶液中的铁锰离子浓度,死亡的细菌也能通过吸附作用吸附一定量的金属离子,但吸附能力有限。此外,结果还表明生物滤层对进水铁锰离子的浓度有一定的浓度限制,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溶液会破坏生物滤层,使滤层无法继续发挥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6
中文文摘  6-9
目录  9-11
绪论  11-25
第一章 除铁除锰细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25-35
  第一节 材料  25-26
  第二节 方法  26-27
  第三节 结果  27-34
  第四节 讨论  34
  第五节 结论  34-35
第二章 细菌种间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  35-39
  第一节 材料  35-36
  第二节 方法  36
  第三节 结果  36-38
  第四节 讨论  38
  第五节 结论  38-39
第三章 铁锰去除的相关性研究  39-45
  第一节 材料  39-40
  第二节 方法  40-41
  第三节 结果  41-43
  第四节 讨论  43-44
  第五节 结论  44-45
第四章 复合微生物材料的研究及颗粒材料的制备  45-57
  第一节 材料  45-46
  第二节 方法  46-47
  第三节 结果  47-53
  第四节 讨论  53-55
  第五节 结论  55-57
第五章 生物除铁除锰滤柱小试研究  57-63
  第一节 材料  57-58
  第二节 方法  58
  第三节 结果  58-61
  第四节 讨论  61-62
  第五节 结论  62-63
第六章 结论  63-65
附录1  65-67
附录2 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置  67-69
参考文献  69-73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3-75
致谢  75-77
个人简历  77-78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的滕州市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V213.4
  2. 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TD741
  3. Feflow在地下水流模拟方面的应用,P641.8
  4. 水对露天矿高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TD804
  5.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TV213.4
  6. 辽河流域典型区浅层地下水氟污染特征与生态效应分析,P641.8
  7. 河北省唐海县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P641.8
  8. 石家庄炼油厂升级改造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X523
  9. 煤矸石井下填充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有机污染的影响研究,X523
  10. 基于组态软件的地下水监测修复控制系统设计与模拟,X832
  11. 矿井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TD741
  12. 液相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材料及应用,TB33
  13. 岩石抗浮锚杆工作机理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TU472
  14. 人工环境下棘腹蛙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饲养技术的研究,S966.39
  15. 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922.66
  16. 青海省格尔木市鱼卡盆地地下水资源分析,P641.8
  17. 涉县大型岩溶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P641.8
  18. 滇中阳宗海流域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其脆弱性评价,P641
  19. 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数值模拟分析,P642.26
  20. 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其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P20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市政工程 > 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 > 净水工程(给水处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