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反应特性及其在临床眩晕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 者: 吴冰
导 师: 季晓林;周瑞玲
学 校: 福建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病学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 VEMP 体位 声刺激 良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功能障碍
分类号: R7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体位及不同刺激模式诱导出的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探讨影响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因素,了解前庭肌源诱发电位的反应特性,建立本实验室的正常对照参数值;并通过观察良性位置性眩晕、小脑梗塞和脑桥梗塞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变化,探讨其在临床眩晕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对65名健康成人(将受试者按年龄分为三组,第一组:20~40岁,男10例,女10例,共20人;第二组:41~60岁,男13例,女11例,共24人;第三组:61岁以上,男11例,女10例,共21人。),25名良性位置性眩晕,12名小脑梗塞,6名脑桥梗塞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临床研究。试验方法:用脑干诱发电位仪(IHS,SmartEP-ASSR)进行研究。在研究不同体位对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影响时,试验涉及了两种体位:平卧去枕抬头位和坐位扭头位。其余在本次研究的试验中均采用坐姿扭头位:平卧去枕抬头位:受试者仰卧,在患者的头部下垫一个枕头,患者头离开枕头,使患者的枕部平面与床平面成大约30°角。坐姿扭头位:受试者取坐位,一侧给声记录时,受试者头尽量扭向对侧的肩膀,达到观察者肉眼可见SCM侧缘的水平。检测方法通过表面记录电极放置在双侧胸锁乳突肌中部,标定耳机单耳刺激给声,同侧记录,对侧给白噪声屏蔽。短声:疏波短声0.1ms,短声强度:100 dBnHL。短纯音:短纯音强度100dBnHL,频率500Hz,上升下降平台为4ms。两种刺激模式相同的设置:每种声音的刺激率5次/秒,分析时间:100ms。每次刺激叠加200次;记录仪:肌电信号增益1000,带通滤波的范围30~3000Hz。记录时间:给声时到给声后80ms之间。以两次波形能够重复为标准。极间电阻<3欧姆。结果:1.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反应特性:1.1各组男女受试者潜伏期及振幅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潜伏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不同年龄段振幅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与振幅有明显负相关(左、右侧振幅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81及-0.631,均<0)。健康人左右耳差异性研究结果:左右耳潜伏期无明显差异;左右耳的振幅差异也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1.2引出率:在抬头-扭头顺序、扭头-抬头顺序两种顺序中,开始就用抬头位(100%)和开始就是扭头位(85%),后者的引出率有显著的下降(P<0.05)。潜伏期:在抬头-扭头顺序中:抬头位测得的P13、N23的潜伏期,与扭头位测到的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扭头-抬头顺序中,潜伏期无明显差异。这两种体位的峰间潜伏期没有显著不同(P>0.05)。振幅:在抬头-扭头顺序,相对振幅比值是0.53(P<0.05)。在扭头-抬头顺序,相对振幅比是1.13(P>0.05)。1.3短声的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引出率98%,短纯音的引出率88%,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短声的潜伏期比短纯音的潜伏期短,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短声的振幅比短纯音的振幅高(P<0.05)。2.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临床应用:2.1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总共50只耳,其中30只患耳和20只正常耳参与了检测。30只患耳中,8只患耳的P13的潜伏期延长,其余22只患耳的P13的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内。P13、N23的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相比数值都稍有延长,与正常值组相比,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峰间潜伏期比正常组要明显低(P=0.014)。30只患耳中有9只显示患侧与健侧耳之间的峰间不对称率降低,降低程度与正常对照组的峰间振幅的不对称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12)。2.2所有小脑梗塞和脑桥梗塞的受试者都诱导出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小脑梗塞和脑桥梗塞的受试者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受损侧和健侧的振幅与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耳间不对称率与正常值相比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反应特性:1.1性别不影响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潜伏期和振幅。年龄不影响潜伏期。年龄与振幅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振幅降低。正常人群的左右耳间的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潜伏期、振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有助于提出病变侧。在一侧前庭受累时,可用非病变侧的参数来评估病变侧。若双侧显示受累,应考虑年龄的影响。1.2平卧去枕抬头位比坐位扭头位引出率高,振幅大,潜伏期短。1.3短声与短纯音相比,引出率高,潜伏期短,振幅大。2.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临床应用:2.1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对于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方法。2.2小脑梗塞不影响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参数变化。脑桥梗塞不影响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参数变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2
前言  12-14
研究一:VEMP 的反应特性  14-28
  1.0 试验一 不同性别、年龄段的VEMP的反应特性  14-19
  2.0 试验二 不同头位兴奋SCM对VEMP测试结果的影响  19-24
  3.0 试验三 不同声音刺激模式对VEMP的影响  24-27
  4.0 小结  27-28
研究二 VEMP在临床眩晕中的诊断价值  28-35
  1.0 试验一 VEMP在BPPV中的诊断价值  28-32
  2.0 试验二 VEMP在小脑梗死和脑桥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32-35
小结  35-36
参考文献  36-41
致谢  41-42
综述  42-51

相似论文

  1. 老子按摩法与瑜伽体位法的放松效应比较研究,G806
  2. 体位对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液产生的影响及膀胱容量测定的临床研究,R651.2
  3. 45°半坐卧位对BPH患者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的影响,R697.3
  4. 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及体位改变对眼内压的影响,R614
  5.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体位及餐后血压与相关因素的研究,R544.1
  6. 听觉诱发反应多功能声刺激器设计,R764
  7. 被动直腿抬高试验对丙泊酚诱导所致低血压的预测,R614
  8. Colles骨折腕关节固定体位的临床研究,R687.3
  9.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现况、药物影响及心血管风险研究,R544.1
  10. 限制性体位对大鼠膈肌力学变化的影响,D919.1
  11. 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方法的研究,TP274
  12. 腰段蛛网膜下腔穿刺联合体位引流治疗术后脑脊液鼻漏,R614
  13. 汶川地震致两类特殊类型非离断性闭合周围神经伤的发病与治疗研究,R651.3
  14. 小夹板固定体位对合并腕背侧半脱位的Colles骨折的临床观察,R687.3
  15. 妇科腹腔镜手术压力控制通气对通气功能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R614
  16. 体位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R687.3
  17. 小鼠/大鼠限制性体位致呼吸功能障碍的初步研究,D919.4
  18. 妇科腹腔镜术中不同呼吸参数设置对呼吸力学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的影响,R614
  19. 采用CT、MR及图像融合技术对勾画鼻咽癌靶区体积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研究,TP391.41
  20. VEMP在梅尼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R764
  21. 腹腔镜胃癌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预防的临床研究,R73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学 > 耳科学、耳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