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0(t)分子标记定位和抗病虫基因聚合研究

作 者: 梁云涛
导 师: 刘丕庆;赵开军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稻褐飞虱 Xa30(t) Bph18(t) 分子标记定位 基因聚合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受病虫害威胁较严重的作物。水稻白叶枯病稻褐飞虱则是危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病虫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严重时甚至绝收。长期实践证明,利用寄主抗性、培育抗病虫品种是控制病虫害流行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也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引起的维管束病害。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爆发和流行,至今已挖掘筛选出30多个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但由于抗谱窄,隐性特征等多种原因,只有少数基因被用于育种实践;而且曾广泛应用的抗白叶枯基因Xa3和Xa4在国内外各稻区现已丧失抗性。因此,各国科学家都致力于挖掘新的抗性基因。由于野生稻长期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含有丰富的抗逆、抗病虫害基因,是筛选新抗源的重要基因宝库。王春连等就从我国普通野生稻中发掘、鉴定了一个编号为Y238的新抗源,它具有抗谱广、高抗性等特点,经遗传分析证明其抗性是受一个新的显性基因控制;然后通过常规杂交、回交将抗病基因分别导入水稻品种金刚30和IR24中,建立了近等基因系CBB30,该抗病基因被命名为Xa30(t)。为了深入开展抗病分子机理研究和能在育种上有效利用,定位和克耎a30(t)基因就显得非常重要。2006年,金旭炜等以金刚30/Y238的杂交后代的F2群体为定位群体,使用分子标记方法将Xa30(t)初步定位在第11号染色体长臂上。本研究将以IR24/Y238转育近等基因系的一个BC6F2株系为定位群体,使用分子标记方法对Xa30(t)进行定位,进一步确定其在水稻染色体上的位置。水稻在面临病害威胁的同时,也受到害虫的危害,尤其是稻褐飞虱。稻褐飞虱(Nilaparvam lugens St(?)l)是一种单食性水稻害虫,属同翅目,飞虱科(Homoptera Delphacidae)。稻褐飞虱分布面积广,危害性大,世界上大部分稻区均有发生,我国的发生情况也非常严重。长期以来,育种家和遗传学家努力筛选新抗源,挖掘新抗虫基因,将其导入栽培稻培育高抗新品种来控制虫害的发生。但由于抗性鉴定困难、常规选育周期长等原因,导致培育抗虫新品种的进程缓慢。而且,我国稻褐飞虱群体已由生物型1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生物型2为主,使得原有抗虫品种将会丧失抗性。为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高抗白叶枯病的Xa23基因和对我国稻褐飞虱生物群体表现为高抗的Bph18(t)基因聚合,导入到优质杂交水稻恢复系9311和测253中,选育优质高抗的水稻中间材料。本研究已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培育一个IR24/Y238的转育后代BC6F2群体,用白叶枯病菌P6接种鉴定,群体在苗期、成株期抗感比均符合3:1分离。表明该群体抗病性是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因此,将其确定为Xa30(t)基因的定位群体。利用分布于于水稻12对染色体上的SSR、EST、STS和特异PCR标记,通过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在F2群体的抗感池间共筛选到6个多态性标记03STS、Lj74/Y02W1R、A83b4、Lj 112、Lj 121和RM206。通过对F2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检测,然后综合分析,将Xa30(t)定位在标记03 STS和Lj 112之间,并与标记A83b4共分离,完全覆盖水稻测序品种日本晴的BAC克隆AC104847、AC137588,部分覆盖BAC克隆AC136148和AC137589,约412kb。2、根据Bph18(t)共分离分子标记7314.T4A扩增片断的序列信息,利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发出3个与Bph18(t)基因紧密连锁的PCR标记KC5、KC1F/7312.T4AR和7312.T4AF/KC2R。以携有Xa23基因的杂交稻恢复系9311和测253为轮回亲本,携有Bph18(t)基因的籼稻材料4064为非轮回亲本进行杂交和多代回交,用KC5、KC1F/7312.T4AR和7312.T4AF/KC2R标记和Xa23基因紧密连锁标记STS2F/3R进行抗病虫基因的分子检测,并结合每代用P6菌鉴定,现将Bph18(t)和Xa23基因同时导入到轮回亲本中,获得以9311为遗传背景的BC3F1材料和以测253为遗传背景的BC3F1材料。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4
1 前言  14-36
  1.1 水稻抗白叶枯病研究进展  14-21
    1.1.1 水稻白叶枯病概况  14-15
    1.1.2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研究进展  15-16
    1.1.3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遗传研究  16-17
    1.1.4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分离与克隆  17-21
  1.2 水稻抗褐飞虱研究进展  21-28
    1.2.1 稻褐飞虱的生物学特征及分布情况  21
    1.2.2 褐飞虱生物型研究  21-23
    1.2.3 稻褐飞虱的危害性  23
    1.2.4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遗传研究  23-27
    1.2.5 致害基因与抗虫基因的关系  27-28
  1.3 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28-34
    1.3.1 常见的几种分子标记的原理及特征  28-31
    1.3.2 分子标记的应用  31-34
  1.4 水稻抗病虫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34-35
    1.4.1 回交转育  34
    1.4.2 基因聚合  34-35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5-36
2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0(t)分子标记定位  36-55
  2.1 材料和方法  36-46
    2.1.1 水稻材料  36
    2.1.2 水稻白叶枯菌系  36-37
    2.1.3 SSR标记及其引物  37
    2.1.4 EST标记及其引物  37
    2.1.5 STS标记及其引物  37
    2.1.6 特异PCR标记及其引物  37
    2.1.7 水稻白叶枯菌接种调查  37
    2.1.8 基因组DNA的提取  37-39
    2.1.9 SSR引物PCR反应程序  39
    2.1.10 EST标记、STS标记及自行设计的特异引物的PCR程序  39-40
    2.1.11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40-42
    2.1.12 新标记的开发  42
    2.1.13 特异片断的克隆  42-45
    2.1.14 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连锁分析  45-46
    2.1.15 物理图谱的构建  46
  2.2 结果与分析  46-54
    2.2.1 定位群体的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46
    2.2.2 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  46
    2.2.3 Xa30(t)基因的初步定位  46-49
    2.2.4 特异引物的开发和多态性筛选  49-50
    2.2.5 特异标记的定位以及与Xa30(t)基因的连锁分析  50-52
    2.2.6 Xa30(t)基因座位的物理图谱  52-54
  2.3 小结  54-55
3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水稻抗病虫基因的研究  55-66
  3.1 材料和方法  56-60
    3.1.1 水稻材料  56
    3.1.2 水稻白叶枯菌系  56
    3.1.3 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56
    3.1.4 水稻白叶枯菌接种鉴定  56
    3.1.5 基因组DNA的提取  56-57
    3.1.6 PCR扩增方法  57
    3.1.7 PCR产物的检测  57
    3.1.8 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酶切反应  57-58
    3.1.9 特异片断的回收与测序  58
    3.1.10 开发与Bph18(t)基因紧密连锁的新标记  58-59
    3.1.11 抗病虫基因聚合实验方案  59-60
  3.2 结果与分析  60-65
    3.2.1 7312.T4A标记在亲本间多态性分析  60-61
    3.2.2 开发与Bph18(t)基因紧密连锁的新标记  61-64
    3.2.3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Xa23与Bph18(t)基因  64-65
  3.3 小结  65-66
4 全文结论与讨论  66-73
  4.1 全文结论  66
  4.2 全文讨论  66-71
    4.2.1 新抗病基因的挖掘和鉴定  66-67
    4.2.2 Xa30(t)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67-68
    4.2.3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表达  68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应用  68-69
    4.2.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基因聚合  69-70
    4.2.6 PCR分子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70-71
  4.3 下一步工作设想  71-73
致谢  73-74
参考文献  74-82
附录  82

相似论文

  1.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2.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3. 普通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发掘和分子标记定位,S512.1
  4.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突变体的筛选与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在水稻中的应用,S511
  5. 鸡脂肪酸结合蛋白相关候选基因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研究,S831
  6. 番茄四个抗病基因的基因标记的创建与辅助选择,S641.2
  7. 天津地区志贺菌肠毒素基因分布及其PFGE分型的研究,R378.2
  8. 结球甘蓝杂种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S635.1
  9. 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黄籽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S565.4
  10. 肝癌多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R735.7
  11. 镇恢084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S511
  12. 一.伤寒杆菌质粒pR_(ST98)毒力基因Spv的研究 二.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R346
  13. 淮南矿区尘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相关耐药基因突变研究,R521
  14. 两种不同生物型稻褐飞虱基因表达差异,S435.112.3
  15.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0(t)的分子标记定位,S511
  16. 线粒体DNA 16srRNA和ND4基因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在法医学种属鉴定中的应用研究,D919.4
  17. 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蛋白,S511
  18. WT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3.7
  19. HLA-DQA1及DQB1等位基因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遗传易感性研究,R394.5
  20. 用cDNA徽阵列技术筛选并鉴定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克隆,S432.4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