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书院文化与中国高校校园建设

作 者: 商亚楠
导 师: 马纯立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中国高校校园建设 书院建筑文化特征 书院人文文化特征 教育体制
分类号: TU98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后,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为了应对急剧增长的学生数量,我国高等院校或改建扩建老校区,或合并兼并几个学校,或建设新的分校,甚至建设城市尺度的大学城,来扩大高校校园的承载力。然而市场需求之大工程项目之急也远远超出了规划师、建筑师的预料和知识储备,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规划时过于关注总平的平面构成效果,而漠视真正的空间体验;校园规模太大,一味追求气派,校园建筑尺度失控,不仅造成师生使用上的不便,还难以塑造亲切、宜人、适于交流的场所,失去了大学应有的文化氛围;校园建筑组群缺少清晰、合理的结构与脉络,无法应对高校未来的发展,等等。本论文针对当今中国高校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通过梳理我国教育建筑的历史演变,并重点探讨历时千余年的我国古代后期的一种重要教育机构——“书院”,通过研究其教育模式及选址与环境、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建筑群体的组合、意境与风格、装饰与色彩等建筑文化特征与“天人合一”、“礼乐相成”、“善美同意”、“情景交融”的人文文化特征,提出书院精神在当代中国高校校园建设中的回归,结合国内外高校实例,在高校校园建设的选址、建筑密度、功能分区、外部空间的比例与尺度、交往空间的塑造、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试探性的提出设计的思路、原则与方法,同时,也对书院制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对建设符合中国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带来一些启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绪论  9-15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目的意义  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3.1 对书院文化的研究  10-11
    1.3.2 对高校校园建设的研究  11-12
  1.4 概念界定  12
  1.5 研究方法  12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2-15
    1.6.1 研究内容  12-13
    1.6.2 框架结构  13-15
2 中国教育建筑的历史演变  15-35
  2.1 中国教育建筑的历史演变  15-24
    2.1.1 古代:书院  15-17
    2.1.2 清末:洋务派新式学堂与教会大学  17-19
    2.1.3 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9-21
    2.1.4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模式的影响  21-22
    2.1.5 改革开放后:高校建设的复苏  22-24
  2.2 中国高校校园建设的现状  24-25
  2.3 中国高校校园建设现阶段存在的几个问题  25-33
    2.3.1 校园文化氛围的缺失  25-28
    2.3.2 校园历史文脉的断裂  28-30
    2.3.3 尺度的缺失  30-32
    2.3.4 片面追求总平的图案效果  32-33
  2.4 本章小节  33-35
3 书院文化探究  35-53
  3.1 书院的教育模式  35-36
  3.2 书院的建筑文化特征  36-44
    3.2.1 自然与人文并重的选址与环境  36-37
    3.2.2 紧凑的功能布局与丰富的空间组织  37-41
    3.2.3 灵活的建筑群体组合  41-42
    3.2.4 朴实典雅的意境与风格  42-43
    3.2.5 庄重质朴的装饰与色彩  43-44
  3.3 书院的人文文化特征  44-51
    3.3.1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45-47
    3.3.2 "礼乐相成"的建筑群体观  47-48
    3.3.3 "善美同意"的建筑观  48-50
    3.3.4 "情景交融"的文化特色  50-51
  3.4 本章小节  51-53
4 书院精神在中国高校校园建设中的回归  53-85
  4.1 书院制教育模式探讨  53-54
    4.1.1 当代中国高校对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尝试  53
    4.1.2 对当代中国高校教育模式的建议  53-54
  4.2 中国高校校园建设的选址、建筑密度与功能分区的几点建议  54-62
    4.2.1 高校校园选址的山水情怀及与城市的关系  54-57
    4.2.2 适宜的建筑密度  57-58
    4.2.3 高校校园的功能复合与多中心院落式布局  58-62
  4.3 中国高校校园外部空间的比例、尺度及交往空间的塑造  62-67
    4.3.1 高校校园外部空间比例的细致和尺度的亲切  62
    4.3.2 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塑造  62-67
  4.4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措施  67-72
    4.4.1 文化氛围的塑造  67-71
    4.4.2 书院文脉的延续  71-72
  4.5 实例分析  72-83
    4.5.1 书院文化指导下的规划方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  72-81
    4.5.2 单体建筑的多功能复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楼改造  81-83
  4.6 本章小节  83-85
5 结语  85-87
致谢  87-88
参考文献  88-90
图表目录  90-94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主要论文  94

相似论文

  1. 青海民族地区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体制研究,G759.2
  2. 硬笔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前景设想,J292.12
  3. 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问题的研究,G521
  4. 学堂乐歌及其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J609.2
  5. 建国初期私立大学变迁,G649.2
  6. 流动社群与跨国教育:以近代晋江籍菲侨创办的华校与侨校为例,G40
  7. 清末陆军小学堂研究,K257
  8. 澳大利亚特殊教育体现的平等性,G769.611
  9. 个性发展与教育体制内在冲突的哲学反思,G40-02
  10. 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初探,J60-4
  11. 我国农村女性知识贫困研究,D442.5
  12.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的实践研究,G719.516
  13. 宁波诺丁汉大学学习策略培训对解决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环境下信息过剩问题的启示,H319
  14. 和谐视角下的教师教育体制研究,G451.1
  15. 试论何思源教育思想和实践,G40-092
  16. 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G521
  17. 试论英国殖民时期缅甸教育的特点与影响,K337
  18. 教育体制改革中创新教育实施方法研究,G521
  19.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D996.1
  20.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研究,G659.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文教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