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速列车制动力再分配方法的研究

作 者: 谷杨心
导 师: 杨中平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关键词: 制动力分配 高速列车 MATLAB 蠕滑率 粘着控制
分类号: U270.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动力分散方式是世界高速列车动力配置方式的发展趋势,动力分散与动力集中相比,在速度提升、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高速列车也采用了该方式。CRH2A动车组是由多辆动车共同提供牵引\制动力,当某节动车发生滑行时,只在制动单元内进行制动力分配,将发生滑行的动车降低的制动力分配给制动单元内的其他车厢,这可能导致制动单元内的拖车承担部分制动力,而其他制动单元的动车再生制动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制动力分配的发展趋势是在整车范围内进行制动力合理分配,现在国外已有多种车型采用这种分配方式,但是具体的分配方法并未公开。本文正是对整车范围内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探讨,并满足制动力分配后各车运行状态良好的条件。本文采用CRH2A动车组实际参数进行滑行再粘着控制仿真,发生滑行后,各车制动力的分配比例设置是本研究的重点及难点。本文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各车蠕滑速度判断车辆轨道条件,按各车轨道条件分配制动力。在此基本思路下,本文提出了四种制动力分配方法,并在各种轮轨条件下对四种分配方法进行比较,最后根据基本分配方法组合成一个方法,它适用于各种运行条件。本文搭建了MATLAB仿真平台,仿真验证了整车制动力分配策略的可行性。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1 绪论  10-16
  1.1 粘着控制发展及现状  10-14
    1.1.1 粘着控制发展过程  10-11
    1.1.2 高速列车的制动系统  11-13
    1.1.3 高速列车粘着控制存在的问题  13-14
  1.2 研究目的  14-15
  1.3 论文构成  15-16
2 列车状态模型的建立  16-26
  2.1 粘着基本概念  16-18
    2.1.1 车轮状态分析  16-17
    2.1.2 蠕滑相关概念  17-18
  2.2 影响粘着系数的因素  18-20
    2.2.1 轨道表面状态  18
    2.2.2 列车速度  18-19
    2.2.3 列车轴重  19
    2.2.4 轮轨材料及几何形状  19-20
    2.2.5 车辆动力作用  20
  2.3 列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0-24
    2.3.1 单动轴动力学模型  20-22
    2.3.2 整车动力学模型  22-24
  2.4 本章小结  24-26
3 滑行再粘着控制方法  26-40
  3.1 滑行判据  26-30
    3.1.1 速度差检测  26
    3.1.2 蠕滑率检测  26-27
    3.1.3 减速度检测  27
    3.1.4 减速度微分检测  27-28
    3.1.5 CRH_(2A)的滑行判据  28-30
  3.2 粘着控制方法  30-33
    3.2.1 粘着控制过程  30-31
    3.2.2 牵引电机控制模型  31-33
  3.3 粘着控制方法仿真模型  33-38
    3.3.1 粘着控制仿真分析  33-37
    3.3.2 制动距离计算公式推导  37-38
  3.4 本章小结  38-40
4 制动力再分配方法  40-64
  4.1 制动力再分配方法  40-43
    4.1.1 反比例分配  40-41
    4.1.2 优化反比例分配  41
    4.1.3 比例分配  41-42
    4.1.4 速度差分配  42-43
  4.2 制动力再分配模型  43-55
    4.2.1 平均分配仿真  44-46
    4.2.2 反比例分配仿真  46-48
    4.2.3 优化反比例分配仿真  48-50
    4.2.4 比例分配仿真  50-53
    4.2.5 速度差分配仿真  53-55
  4.3 5种模型粘着利用率的比较  55-60
    4.3.1 平均分配仿真  56
    4.3.2 反比例分配仿真  56-58
    4.3.3 优化反比例分配仿真  58-59
    4.3.4 比例分配仿真  59
    4.3.5 速度差分配仿真  59-60
  4.4 优化反比例分配模型的改进  60-63
  4.5 本章小结  63-64
5 实验系统介绍  64-76
  5.1 实验平台介绍  64-72
    5.1.1 控制电路设计  68-69
    5.1.2 牵引特性曲线缩放策略  69-72
  5.2 实验方案介绍  72-75
  5.3 本章小结  75-76
6 结论  76-78
参考文献  78-82
作者简历  82-86
学位论文数据集  86

相似论文

  1. 微细线切割往复走丝机构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TG484
  2. 数字图像处理在集装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TP274.4
  3. 深水海底管道S型铺管法安装分析,TE973
  4.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可靠性测试的研究与应用,TP311.53
  5. 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X937
  6. 矿用电动机软起动器实验装置设计,TM343.2
  7. 雷击杆塔冲击阻抗及过电压的计算方法研究,TM863
  8. 基于遗传算法的矿山资源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O224
  9. SAR干涉像对优化选取方法研究,P225.2
  10. 肩离断多自由度机器人型假肢的设计与仿真,TP242
  11. 工业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12. 供应链环境下的同层次制造商之间信息共享问题研究,F406;F224.32
  13. 基于MATLAB仿真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研究,TP317.4
  14. 权函数神经网络的MATLAB实现,TP319
  15. 基于CAN总线的比例流量阀控制器的电路设计及仿真,TP273.5
  16. 基于电液比例阀控缸位置系统的控制策略及性能研究,TH137.52
  17. 盘式无铁心永磁直流电机虚拟样机开发平台初探,TM33
  18. 基于声学特性检测西瓜糖度和空心的声学检测系统,TS255.7
  19. ARM在静止无功发生器中的应用,TM761
  20.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物性测试不确定性研究,TU831
  21. 基于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Benchmark模型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TU352.12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铁路运输 > 车辆工程 > 一般性问题 > 车体构造及设备 > 制动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