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蓝色长作辉发光材料SrAl_4O_7:Eu~(2+),Dy~(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作 者: 刘云庆
导 师: 郝虎在
学 校: 太原理工大学
专 业: 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 蓝色长余辉 SrAl4O7 高温固相法 余辉机理
分类号: O48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发光材料。被广泛用于紧急照明、军事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由于目前工业化生产多数为黄绿色或蓝绿色,这些材料的发光颜色过于单一,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具有优良余辉性能的蓝色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而SrAl4O7:Eu2+作为一种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具备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优良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SrCO3、Al(OH)3、Eu2O3、Dy2O3、H3BO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Al4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RD表征发光粉的晶体结构、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照度计测试发光粉的发射峰值和余辉特性。详细研究了Al/Sr摩尔比、烧结温度、升温速率、Eu2+掺杂浓度、Dy3+掺杂浓度、H3BO3掺杂量对SrAl4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考查了SrAl4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最佳合成工艺,并探讨了xSrO·yAl2O3:Eu2+,Dy3+体系的余辉机理。实验结果表明,Al/Sr摩尔比、烧结温度、升温速率严重影响着SrAl4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Al/Sr摩尔比在3.5到4.3的范围内,样品的物相按Sr4Al14O25→SrAl4O7→SrAl12O19的顺序变化,当Al/Sr摩尔比为3.9时,合成的发光粉主相为SrAl4O7。当烧结温度从1300℃升高到1500℃时,样品的物相由富锶相逐渐向富铝相转变,在1400℃时样品的主相变为SrAl4O7。当升温速率按2~6℃/min变化时,样品的物相按SrAl12O19→SrAl4O7→Sr4Al14O25的顺序变化,以4℃/min升温到1400℃时,得到发光粉的主相为SrAl4O7。Eu2+掺杂浓度的变化不影响SrAl4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随着Eu2+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先增大后减少。当Eu2+的掺杂量的摩尔分数为Sr的3%时,样品的初始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随着Dy3+的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当Dy3+的掺杂量的摩尔分数为Sr的3%时,样品的发光性能最好。助熔剂H3BO3的掺杂浓度对SrAl4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H3BO3的加入量为Al摩尔分数的5%时,有助于SrAl4O7相的合成,同时提高了SrAl4O7:Eu2+,Dy3+的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经对比实验,确定了高温固相法制备SrAl4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最佳配方:Sr0.94Al3.9O7:0.03Eu2+,0.03Dy3+,助熔剂H3BO3掺杂量的摩尔分数为Al的5%;最佳工艺参数:烧结温度为1400℃,升温速率为4℃/min,恒温时间为2小时。样品的发射峰位于480 nm,余辉时间为586 min(≥1mcd/m2),初始亮度为12230 mcd/m2。根据电子-空穴理论结合能带传输模型,探讨了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余辉机理,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电子传输模型,该模型合理解释了Eu2+、Dy3+和B3+共掺杂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基质中Eu2+的4 f65d1→4f7跃迁所产生的长余辉现象。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3
第一章 绪论  13-27
  1.1 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6
    1.1.1 硫化物体系发光材料  13-14
    1.1.2 磷酸盐体系  14
    1.1.3 硼酸盐体系  14
    1.1.4 硅酸盐体系  14-15
    1.1.5 铝酸盐体系  15-16
  1.2 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常见合成方法  16-20
    1.2.1 高温固相法  17
    1.2.2 溶胶-凝胶法  17-18
    1.2.3 沉淀法  18
    1.2.4 燃烧法  18-19
    1.2.5 其他方法  19-20
  1.3 蓝色长余辉发光机理的研究现状  20-25
    1.3.1 空穴转移模型  20-23
    1.3.2 位型坐标模型  23-24
    1.3.3 能量传递模型  24-25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25-27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6
    1.4.2 研究的意义  26-27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7-35
  2.1 实验设计思路  27-28
  2.2 实验原料  28-30
    2.2.1 各种原料的作用  29-30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0-31
  2.4 工艺流程  31-32
  2.5 实验步骤  32
  2.6 样品性能测试  32-35
    2.6.1 XRD 分析  32-33
    2.6.2 余辉时间  33
    2.6.3 荧光光谱  33-35
第三章 高温固相法合成SrAl_4O_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35-65
  3.1 Al/Sr 摩尔比对发光材料物相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35-38
    3.1.1 实验方案  35
    3.1.2 Al/Sr 摩尔比对物相的影响  35-36
    3.1.3 Al/Sr 摩尔比对发射光谱的影响  36-38
  3.2 不同H_3BO_3 掺杂量对SrAl_4O_7:Eu~(2+),Dy~(3+)物相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38-43
    3.2.1 实验方案  39
    3.2.2 不同H_3BO_3 掺杂量对物相的影响  39-40
    3.2.3 不同H_3BO_3 掺杂量对发射光谱的影响  40-41
    3.2.4 不同H_3BO_3 掺杂量对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  41-43
  3.3 烧结温度对SrAl_4O_7:Eu~(2+),Dy~(3+)物相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43-47
    3.3.1 实验方案  43
    3.3.2 烧结温度对物相的影响  43-45
    3.3.3 烧结温度对发射光谱的影响  45-46
    3.3.4 烧结温度对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  46-47
  3.4 升温速率对SrAl_4O_7:Eu~(2+),Dy~(3+)物相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47-51
    3.4.1 实验方案  48
    3.4.2 升温速率对物相的影响  48-49
    3.4.3 升温速率对发射光谱的影响  49-50
    3.4.4 升温速率对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  50-51
  3.5 不同Eu~(2+)掺杂浓度对SrAl_4O_7:Eu~(2+),Dy~(3+)发光材料的影响  51-55
    3.5.1 实验方案  51-52
    3.5.2 不同Eu~(2+)掺杂浓度对物相的影响  52
    3.5.3 不同Eu~(2+)掺杂浓度对发射光谱的影响  52-54
    3.5.4 不同Eu~(2+)掺杂浓度对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  54-55
  3.6 不同Dy~(3+)掺杂浓度对SrAl_4O_7:Eu~(2+),Dy~(3+)发光材料的影响  55-60
    3.6.1 实验方案  56
    3.6.2 不同Dy~(3+)掺杂浓度对发射光谱的影响  56-58
    3.6.3 不同Dy~(3+)掺杂浓度对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  58-60
  3.7 余辉机理探讨  60-65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65-67
  4.1 结论  65-66
  4.2 展望  66-67
参考文献  67-7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7-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隐钾锰矿型钾离子筛的制备及其应用,P746.2
  2. 硼酸盐和氯硅酸盐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O482.31
  3. 12CaO·7Al_2O_3多晶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O614.3
  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912
  5. 硅酸钇钙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特性,O482.31
  6. Tm,Ho:BaY_2F_8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O782
  7. 稀土掺杂硅酸盐黄色荧光体研究,O482.31
  8.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O482.31
  9. Ho~(3+)/Yb~(3+)/Ce~(3+)离子掺杂LiTaO_3多晶的上转换绿光性能研究,O734
  10. Tm~(3+)/Yb~(3+)/Er~(3+)离子掺杂LiTaO_3多晶的上转换白光性能研究,O734
  11. 钛酸锂的高温固相合成及回收再利用,TM912.9
  12. LiV_xFe_(1-x)PO_4/C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0.4
  13. Eu~(2+)掺杂碱土金属卤磷酸盐蓝色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质研究,O482.31
  14. 正极材料LiFePO_4合成及掺杂提高倍率性能研究,TM912.9
  15. 掺杂改性的层状LiMn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16. 新型蓝光转光剂及红蓝转光膜的研制,TB383.2
  17. 固相反应中不同助熔剂对YAG:Ce发光性能的影响,O482.31
  18. 不同铁源高温固相法合成的磷酸亚铁锂性能研究,TM912.9
  19. LiNi_(1/3)Co_(1/3)Mn_(1/3)O_2的合成及改性研究,TM912
  20. 偏钛酸型锂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424.2
  21. Eu(Ⅱ)或Eu(Ⅲ)激发的偏磷酸盐的合成、发光及其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研究,TN312.8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固体物理学 > 固体性质 > 光学性质 > 发光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