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选择

作 者: 张孟见
导 师: 李珍刚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社会保障学
关键词: 工伤康复制度 实证研究 借鉴研究 路径选择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也是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全国因工伤致残的职工总数累计已超过100万人。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工伤群体,作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三大内容之一的工伤康复制度,却刚刚起步。很多工伤职工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使得残疾程度加重,丧失了本不该丧失的身体机能,过着痛苦而贫困的生活。基于这一现实,本文展开对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研究。本文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工伤康复制度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在这一制度规范的指引下,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现实发展状况,这包括国家的总体状况、某些地区的实践状况以及工伤职工的自身处境。通过分析,得出了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现存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然后,文章又对德国、英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工伤康复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归纳总结出对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发展的借鉴之处。最后,在以上问题分析和国外借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发展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路径。这些路径包涵宏观制度建设、中观制度运行和微观技术三个层面,宏观制度建设是制度发展的基础,中观制度运行是制度保证,微观技术的提高是制度的升华。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5
  1.1 研究的提出  8-9
    1.1.1 工伤康复制度的重要性  8
    1.1.2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比较滞后  8-9
    1.1.3 我国学术界对工伤康复的研究相对不足  9
  1.2 相关研究综述  9-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9-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5
    1.3.1 研究思路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1.3.3 创新点  14-15
2 工伤康复制度及其确立的理论基础  15-21
  2.1 工伤康复制度介绍  15-17
    2.1.1 工伤康复制度的涵义  15
    2.1.2 工伤康复制度的内容及其运行机制  15-17
  2.2 工伤康复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  17-21
    2.2.1 西方一般的社会福利思想  17-18
    2.2.2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福利思想  18-19
    2.2.3 社会公正、正义的原则  19
    2.2.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  19
    2.2.5 人道主义理论  19-20
    2.2.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0-21
3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实证研究  21-30
  3.1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现状  21-24
    3.1.1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整体发展现状  21-22
    3.1.2 我国部分省市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现状  22-23
    3.1.3 工伤职工案例调查  23-24
  3.2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  24-27
    3.2.1 工伤康复制度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25
    3.2.2 对工伤康复制度缺乏重视,康复工作无法及时介入  25-26
    3.2.3 工伤康复制度内容缺失,康复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26
    3.2.4 工伤康复机构管理混乱,浪费与经费困难问题并存  26-27
    3.2.5 社区康复缺失,工伤职工缺乏人文关怀  27
    3.2.6 工伤职工的再就业面临多重阻力  27
  3.3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发展的几个有利条件  27-30
    3.3.1 工伤职工巨大的社会需求,是我国发展工伤康复制度的依据  28
    3.3.2 关注民生的大环境,是建立工伤康复制度的巨大优势  28
    3.3.3 工伤保险基金结余,为工伤康复制度发展提供了保证  28-29
    3.3.4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基础  29-30
4 国外工伤康复制度借鉴研究  30-34
  4.1 几个国家工伤康复制度发展的状况  30-32
    4.1.1 德国的工伤康复:“先预防,后康复,再补偿”的典范  30
    4.1.2 英国工伤康复:职业康复与社会康复并重  30-31
    4.1.3 美国的工伤康复:各州管理,具有强制性  31
    4.1.4 韩国的工伤康复:完善细致的康复流程  31-32
    4.1.5 日本的工伤康复:资金与技术的大力支持  32
  4.2 国外工伤康复制度的主要经验  32-34
    4.2.1 重视工伤康复事业  32
    4.2.2 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与人才建设为支撑  32-33
    4.2.3 健全的社区康复,广泛的社会参与  33
    4.2.4 良好的部门衔接  33-34
5 发展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路径选择  34-42
  5.1 发展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基本原则  34-35
    5.1.1 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4
    5.1.2 借鉴国际经验与遵循国情相结合  34
    5.1.3 走官民结合的社会化道路  34-35
    5.1.4 身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35
    5.1.5 循序渐进,逐步开展  35
  5.2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路径  35-42
    5.2.1 宏观层面:加强制度建设  35-37
    5.2.2 中观层面:完善运行管理  37-39
    5.2.3 微观层面:提高技术支撑  39-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7

相似论文

  1.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2.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3. 基于程序切片的电子海图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研究,TP311.53
  4.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与公司长期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5. 《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的实证研究,G633.7
  6. 环境政策对我国企业生态科技创新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X322;F224
  7. B2C电子商务制度信任的实证研究,F224
  8.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F276.6
  9. 赞助营销对品牌联想影响的实证研究,F273.2;F224
  10. 自有品牌开发对零供渠道权力影响的实证研究,F273.2;F224
  11.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路径实证研究,F273.1
  12. BOT项目特许经营者选择标准研究,F224
  13. 我国避税与反避税行为法律问题探讨,F812.42
  14. 企业纵向一体化宏观动因的跨行业实证研究,F224
  15.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级差含义研究,H319
  16. 浙江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F273.1
  1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752;F224
  18. 可持续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F224
  19. 组织文化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20.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F224
  21. 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G20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