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乳腺X线摄影假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作 者: 张晋冀
导 师: 王洪江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X线摄影 假阴性 乳腺癌
分类号: R73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已占妇女肿瘤的首位。乳腺癌对女性的生存、身心均造成极大伤害。乳腺癌的诊断有多种方法,然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仍是检测早期乳腺癌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指出,乳腺癌筛查必须包括乳腺X线摄影检查,然而乳腺X线摄影的缺点是对致密腺体显影较差,病灶影像易被掩盖,存在假阴性问题。此类病例虽少,但对于临床提高乳腺癌诊断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回顾、分析乳腺X线摄影假阴性与真阳性之间差异,总结此类病例共同特征,为临床医生在乳腺癌的诊治过程中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6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43例,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并未行放化疗,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假阴性29例,占总数的8.45%。比较同期乳腺X线摄影真阳性患者(314例)之间发病年龄、绝经与否、首发症状、病程、乳腺腺体密度、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免疫组织化学等因素与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检出中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出对乳腺X线摄影产生假阴性的影响因素,能够对乳腺癌临床诊治有所帮助。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假阴性组中青、中年患者较多,与真阳性组比较,两者存在差异,P=0.04;假阴性组肿瘤直径较小,Tis、T1期患者所占的百分比为6.9%(2/29)、79.3%(23/29),远高于真阳性组的1.6%(5/314)、40.8%(128/314);假阴性组肿瘤临床分期全部在0期和Ⅰ期,所占百分比为6.7%和93.3%,远高于真阳性组的1.0%和26.4%,假阴性组中肿瘤位于乳晕区、内下象限、内上象限、近胸肌区的比例高于真阳性组,尤其是乳晕区肿瘤的比例最高,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假阴性组患者中多量腺体型比例(79.3%)远高于真阳性组(45.2%),而致密型腺体在假阴性组中未统计到,无法与真阳性比较;两组比较病程、绝经情况、首发症状、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免疫组织化学与乳腺X线摄影假阴性关系时,均无统计学意义,各P值均大于0.05。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大小、位置及腺体密度是产生乳腺X线摄影假阴性的影响因素。在肿瘤位置、腺体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肿瘤越小,假阴性率越高;在肿瘤大小、腺体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肿瘤越靠近乳晕区,假阴性率越高,余位置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大小、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各腺体密度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343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1.青、中年较老年组患者更易出现X线摄影假阴性;2.肿瘤直径小时易出现X线摄影假阴性;3.肿瘤临床分期早时易出现X线摄影假阴性;4.肿瘤位于乳晕区、内下象限、内上象限、近胸肌区时易出现X线摄影假阴性;5.乳腺腺体密度高时易出现X线摄影假阴性;6.病程、绝经情况、首发症状、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免疫组化、分子分型与乳腺X线摄影假阴性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腺体密度是产生乳腺X线摄影假阴性的影响因素。在肿瘤位置、腺体密度不变的条件下,肿瘤越小,假阴性率越高;在肿瘤大小、腺体密度不变的条件下,肿瘤越靠近乳晕区,假阴性率越高。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前言  11
材料和方法  11-16
结果  16-22
讨论  22-27
结论  27-28
参考文献  28-30
综述  30-40
  参考文献  38-40
致谢  40

相似论文

  1.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2.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照射的相关研究,R737.9
  3. 乳腺癌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R737.9
  4. 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445.1
  5. 乳腺癌免疫分型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及用于预后判断的可行性,R737.9
  6.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R737.25
  7. CK5/6和EGFR为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的分析,R737.9
  8. SK4在肝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730.4
  9. 基于同步辐射CT成像的乳腺癌微血管的定量研究,R318
  10. 红外与CMOS融合的乳癌检测仪研究,TP391.41
  11. 基于DCE-MRI的乳腺病灶良恶性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TP391.7
  12. MMP-10在良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9
  13. 三阴乳腺癌组织VEGF、KAI-1、c-kit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R737.9
  14. 基于UPLC-Q/TOF和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乳腺癌步研究中的应用,R737.9
  15. 个体电脑版豁达放松治疗及其对乳腺癌作用的研究,R737.9
  16. 连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保乳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R473.73
  17. VEGF-C、C-erbB-2、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9
  18. 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HER2和EGFR的表达及其在治疗中的潜在意义,R737.9
  19. 填精补肾方预防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R737.9
  20. HER-2基因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中的作用,R737.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乳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