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提高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方法探索

作 者: 余颖
导 师: 余松煜;陈再现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
关键词: 数字电视 图像质量 二次编码 PQA300
分类号: TN949.19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就上海互动电视观众提出的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不佳的问题进行观察,发现目前上海数字电视的确存在图像质量比不上模拟有线电视图像质量的情况,从而对目前运行的数字电视系统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后的客观数据分析,找到了造成目前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互动数字电视播出系统中存在二次编码,且二次编码使用的码率为4.2Mb/s,在该码率下所得到的图像质量较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在不改变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原有的系统结构、不增加系统运行成本的条件下,尝试通过调整数字电视系统中现有关键设备视频服务器和编码器的参数、改变视频服务器和编码器之间的参数组合、对编码器进行升级,并对调整后的整个数字电视系统的图像质量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的方法,试图找到现阶段提高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相对简单有效的方法。电视发展已经进入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升级换代的重要阶段,上海已经开始有线电视前端数字化改造工程,在当前大力推进电视数字化的形势下,本文依托大量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找到了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现阶段提高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有效方法是把编码带宽从目前的4.2Mb/s提高到6Mb/s,上海有线网络公司采用了本文的建议,在上海有线电视新网的改造中将采用6Mb/s的编码带宽。本文对数字电视系统的大量客观测量数据可作为广电同仁搭建数字电视系统和选用数字视音频设备时的有力参考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概述  10-13
  1.1 上海互动电视发展现状  10
  1.2 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图像质量存在的问题  10-11
  1.3 论文结构  11-13
第二章 MPEG-2 编码原理  13-16
  2.1 MPEG 的介绍  13
  2.2 MPEG-2 标准  13-14
  2.3 MPEG-2 帧结构  14-15
  2.4 MPEG-2 编码的缺陷  15-16
第三章 电视视频测量原理  16-27
  3.1 主观测量与客观测量原理  16-20
    3.1.1 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16-17
    3.1.2 电视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  17-20
  3.2 测量设备PQA300  20-26
    3.2.1 PQA300 的测量原理  21-23
    3.2.2 PSNR (峰值信噪比)  23-24
    3.2.3 PQR 值与主观测量的相关性  24-26
  3.3 PQA300 内部测试序列的选择  26-27
第四章 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不佳的原因分析  27-45
  4.1 互动数字电视播出系统  27-29
    4.1.1 互动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简介  27-28
    4.1.2 模拟有线电视图像质量测量  28-29
  4.2 测试信号源选择  29-33
    4.2.1 测试信号源  29-30
    4.2.2 信号源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30-33
  4.3 互动电视播出系统各环节测量结果  33-41
    4.3.1 自办节目测量  33-34
    4.3.2 直播节目测量  34-35
    4.3.3 传统电视转互动电视节目-录播节目测量  35-37
    4.3.4 外来节目卫星数字收录平台(VBR-CBR 转换过程)测量  37-38
    4.3.5 将编码器带宽提高到6Mb/s 后互动电视图像质量的测量  38-41
  4.4 小结  41-45
第五章 提高上海互动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方法探索  45-66
  5.1 SONY 视频服务器不同参数调整后图像质量测量  45-51
    5.1.1 调整MAV 内置编码器编码参数后的测量  45-47
    5.1.2 MAV 不同编码率和TANDBERG 5710 编码器(GOP Size=12, IBBP)不同编码率组合的C 点测量  47-50
    5.1.3 结论与建议  50-51
  5.2 编码器不同参数调整后图像质量测量  51-58
    5.2.1 TANDBERG 5710 编码器不同GOP 结构的C 点测量  51-58
  5.3 新型编码器图像质量测量  58-62
    5.3.1 新编码器THOMSON VIBE DP ENC、New Tandberg ENC E5710 直播节目质量的测量  58-59
    5.3.2 新编码器THOMSON VIBE DP ENC、New Tandberg ENC E5710 传统电视转互动电视节目-录播节目测量  59-61
    5.3.3. 结论与分析  61-62
  5.4 新编码器THOMSON VIBE DP ENC 优化编码参数后,低码率,在C 点的数据  62-65
  5.5 小结  65-6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6-68
参考文献  68-71
致谢  71-72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2

相似论文

  1. 数字电视中间件中图形界面引擎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
  2. 面向数字电视的高清互动展示系统的研究和实现,TN949.197
  3. 教育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策略,G229.2
  4. 风湿性心脏病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控制研究,R816.2
  5. 基于HVS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TP391.41
  6. 城域网VOD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48.64
  7. 基于失真效应的图像质量评价与分类,TP391.41
  8. 基于FPGA的标清数字电视音频层叠加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TN941.2
  9. 基于HVS的图像质量评价研究,TP391.41
  10. 电子护照质量评估系统,TP391.41
  11. 基于人类视觉特性的结构相似度图像质量评价,TP391.41
  12. 基于结构相似度与MTF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TP391.41
  13. 图像质量对立体定位精度影响的若干问题的研究,TP391.41
  14. 静轨卫星面阵CCD的成像仿真地物分析及积分时间研究,TP751
  15. RPR over MSTP在有线数字电视干线传输中的应用研究,TN943.6
  16.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541.4
  17. 隐球菌脑膜脑炎动物模型与临床MRI初步研究,R445.2
  18. 超复数稀疏表示及其应用的研究,TP391.41
  19. 眼底视网膜图像自动分析中质量改善、特征检测及配准的算法研究,TP391.41
  20. 结合多元回归与结构相似算法的图像质量评价,TP391.41
  21. 基于CCD医用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电视 > 电视:按体制分 > 数字电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