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浦熙修解放前新闻作品研究

作 者: 肖友娥
导 师: 徐新平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浦熙修 新闻作品 采写艺术
分类号: G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浦熙修是我国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女记者,因为追求进步采写暴露社会黑暗及国民党专制腐败的新闻作品而挨过国民党特务的毒打,坐过国民党反动派的牢房。参加过国共重庆谈判和旧政治协商会议等重大政治事件的采访报道,对旧政治协商会议系统、全面报道的成功策划让她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名记者。本文着重研究浦熙修新闻作品的采写内容、写作特色及采访艺术。浦熙修的新闻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表现在:一、真实记录1937-1948年的时代历史,全面呈现时局的起伏和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交织在一起的时代风云。其中,有全国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抗战形势,民主初现的国民参政会和民主大放异彩的旧政协会议的生动场面,国共和谈的坎坷经历及南京政府众叛亲离最终覆灭的详尽事实。二、刻画诸多对社会时局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政治风云人物,主要为国民党政坛显要和共产党政治精英,通过对他们的报道展现时代动向。三、大胆揭露反映当时诸多社会现实问题,如腐败问题、民生问题、战后中国前途问题等。浦熙修新闻作品的写作也颇具特色:一、题材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民情诸多方面皆有涉及,但以反映国家时局变化的政治题材见长。二、体裁多样,善于“量体裁衣”,根据题材内容、表达主题和现实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新闻文体。消息、通讯、特写、专访在浦熙修的新闻作品中皆有体现,其中使用最多的为消息,运用最娴熟的为特写,让浦熙修成为名记者的为专访。三、博采众长,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如白描手法的运用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春秋笔法的采用增加新闻的可信度,直接引语的使用,增强新闻的生动性,议论抒情的运用增加新闻的深度。四、亦庄亦谐的语言特点。浦熙修总能根据不同的报道内容运用不同的新闻语言,或用语端庄典雅,或用语朴素实在,深受读者喜闻乐见。浦熙修的新闻采访坚持深入基层,肯吃苦动脑,体现在“坡上坡下”锲而不舍、见缝插针“跑”新闻,善于交流沟通、“打破砂锅问到底”“问”新闻,秉笔直书、愈战愈勇“出”新闻。浦熙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新闻作品和她机动灵活、博采众长的新闻采写艺术,给我们的启迪是很多很深刻的,对当今新闻记者的采写很有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5
  1.1 浦熙修生平简介  10-11
  1.2 浦熙修的研究综述  11-12
  1.3 浦熙修及其新闻作品研究的意义  12-15
    1.3.1 现实意义  13-14
    1.3.2 学术意义  14-15
第2章 浦熙修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15-36
  2.1 “十年风云”的真实记录  15-25
    2.1.1 抗日救国的历史呈现  15-18
    2.1.2 国民参政会的生动报道  18-21
    2.1.3 旧政协会议报道的精心策划  21-22
    2.1.4 国共和谈的全程跟踪  22-24
    2.1.5 内战中南京时局的深刻剖析  24-25
  2.2 刻画时代风云人物  25-30
    2.2.1 国民党政坛显要  26-28
    2.2.2 共产党政坛精要  28-29
    2.2.3 友好的外国人士  29-30
  2.3 社会现实问题的真实反映  30-36
    2.3.1 暴露腐败问题  30-31
    2.3.2 反映民生问题  31-34
    2.3.3 展现民主建国之路  34-36
第3章 浦熙修新闻报道的采写特点  36-53
  3.1 善跑、善问、善战:浦熙修的采访特点  36-41
    3.1.1 不辞辛苦“跑”新闻  36-37
    3.1.2 善于发问“采”新闻  37-39
    3.1.3 愈战愈勇“出”新闻  39-41
  3.2 丰富多彩、博采众长——浦熙修新闻的写作特点  41-53
    3.2.1 题材——内容广泛  41-42
    3.2.2 体裁——形式多样  42-45
    3.2.3 手法——博采众长  45-51
    3.2.4 语言——亦庄亦谐  51-53
第4章 浦熙修新闻实践对当今的启示  53-57
  4.1 深入基层,肯吃苦动脑  53-54
  4.2 有大局观念,从小处落笔  54-55
  4.3 重视受众,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55-57
结论  57-58
参考文献  58-60
致谢  60-61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1

相似论文

  1. 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G219.29
  2. 长江韬奋奖的价值取向评析,G219.29
  3. 传承与突围,G212
  4. 新闻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923.41
  5. 时事新闻报道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923.4
  6. 浦熙修晚期新闻活动及其悲剧命运研究,G219.29
  7. 现代新闻作品中的审美因素,G212
  8. 试论报纸新闻传播的审美系统构筑,G210
  9. 关于新闻作品的版权限制制度研究,D923.41
  10. 探析穆青新闻作品的“人民情结”,G212.2
  11. 网络媒体新闻作品著作权问题研究,D923.41
  12. 新闻作品的功能派翻译观,H059
  13. 中国长江韬奋奖研究,G219.2
  14. 《瞭望》与《南风窗》群体性事件报道策略比较研究,G212.2
  15. 环境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研究,G212
  16. 新中国建立60年媒体“英模人物”报道的变迁,G212
  17. 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G212
  18.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19. 《人民日报》国庆50周年和60周年报道比较,G212
  20. 建国以来人物报道变迁研究,G212
  21. 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社会功能弱化现象研究,G2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新闻采访和报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