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时间表征的空间特性

作 者: 李荣瑶
导 师: 张志杰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时间认知 空间表征 心理时间线 STEARC效应
分类号: B84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SNARC(Spatial Numerical Association Response Code)效应的研究表明,在从左向右阅读和书写的文化体系中,人们对数字的心理表征是一条从左向右的心理数字线,较小的数字在左边,较大的数字在右边。随后的对于数量和空间之间的关系研究都表明,数字(大或者小)、音调(高或者低)、月份和字母表中的字母等有序信息都具有空间特性,即存在一条心理数量线,各种数量信息按其在心理数量线上的空间位置表征。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时间信息是否是按着从左向右的空间坐标轴进行表征的,类似于其他有序信息的空间表征。实验一中,在屏幕中央,给被试呈现持续时间分别为1秒或者3秒的十字形,要求被试分别按左侧键或右侧键判断十字形的呈现时间,刺激-反应的映射在被试间等衡。结果显示,被试在判断十字形的呈现时间时,对于较长时间(3s)的判断速度比较短时间(1s)快,对于较短时间(1s)的判断速度左手比右手更快,对于较长时间(3s)的判断速度右手比左手更快,这一现象支持了心理时间线假设。为了进一步验证时间和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二中,加强了时间和空间信息的联系,刺激材料不变,随机呈现在屏幕的左边或者右边,要求被试单手按键判断十字形的呈现时间是较长或较短,结果显示,被试对于较长时间(3s)的判断速度比较短时间(1s)快,当较短时间(1s)呈现在左边时判断速度比呈现在右边时更快,当较长时间(3s)呈现在右边时判断速度比呈现在左边时更快。进一步支持了从左向右的心理时间线假设。为了检验心理时间线的连续性,在实验三中,刺激材料为一系列的时间信息(500ms,1000ms,1500ms,2000ms,2500ms,3000ms,3500ms),应用时距二分判断的实验范式,结果显示,对较短时距做分类判断时,按左侧键反应快于右侧键。对较长时距做分类判断时,按右侧键反应快于左侧键。为了更准确的描述时间和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每个被试均做左右键反应时之差对时距的回归分析,然后每个被试的回归系数与0做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于短时距(500ms,1000ms,1500ms),右键与左键反应时之差为正数,即短时距按左侧键的反应更快;而对于长时距(2500ms,3000ms,3500ms),右键与左键反应时之差为负数,即长时距按右侧键的反应更快。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时距进行长短分类时,激活了时间在心理时间线上的空间表征,短时距与心理时间线左侧的空间相关联,长时距与心理时间线右侧的空间相关联,支持了从左向右的心理时间线假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0
引言  10-11
1 文献综述  11-23
  1.1 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及相关研究  11-15
    1.1.1 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发现  11-13
    1.1.2 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对空间注意的影响  13-14
    1.1.3 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产生原因  14-15
  1.2 其他有序信息的空间表征  15-16
  1.3 数量理论  16-18
  1.4 空间-时间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相关研究  18-23
2 问题提出  23-25
  2.1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23
  2.2 研究设想  23-24
  2.3 意义及创新  24-25
3 实验  25-43
  3.1 实验一  25-29
    3.1.1 实验目的和假设  25
    3.1.2 实验仪器和刺激  25
    3.1.3 被试选取  25
    3.1.4 实验设计和程序  25-26
    3.1.5 实验结果  26-28
    3.1.6 讨论  28-29
  3.2 实验二  29-33
    3.2.1 实验目的和假设  29
    3.2.2 实验仪器和刺激  29
    3.2.3 被试选取  29
    3.2.4 实验设计和程序  29-30
    3.2.5 实验结果  30-32
    3.2.6 讨论  32-33
  3.3 实验三  33-43
    3.3.1 实验目的和假设  33
    3.3.2 实验仪器和刺激  33
    3.3.3 被试选取  33-34
    3.3.4 实验设计和程序  34-35
    3.3.5 实验结果  35-40
      3.3.5.1 分类判断的反应时间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5-38
      3.3.5.2 回归分析检验  38-40
    3.3.6 讨论  40-43
4 综合讨论  43-47
  4.1 时间的空间表征方向  43-44
  4.2 时间空间编码的发生阶段  44-45
  4.3 时间、空间和数量的关系  45-47
5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4
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儿童语言中方位情貌的发展,H193.1
  2. 物理线段等分和心理数字线段等分的分离—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证据,R749.3
  3. 整体—局部加工范式下的数字空间效应,B842
  4. 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来自行为和眼动证据,B842
  5. 俄汉语时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H15
  6. 浙南山区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的表征,K928.5
  7. 负数加工的SNARC效应研究,B842.1
  8. 4-11岁儿童空间关系认知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B844.2
  9. 4~6岁儿童未来时间认知教学的实验研究,B844.1
  10. 多维环境下自评方向感及环境熟悉度对空间更新影响的研究,B842.2
  11. 负数的空间表征及其加工机制的研究,B842
  12. 物体位置和个体特征在人脑空间表征中的作用,B842.1
  13. 语言描述场景中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更新方式和条件研究,B842.2
  14. 后蒙太奇叙事风格的时间实现机制研究,J904
  15. 语言中时间参照体系的认知研究,H0
  16. 5~8岁儿童对“近的未来”的时间认知研究,B844.1
  17. 空间表征中的内在参照系有效性探讨,B842
  18. 面向将来还是面向过去?,H319
  19. 一位阿拉伯数字的空间表征及SNARC效应的研究,B842
  20. 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实验研究,B841.7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学习与记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