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3S技术在绥满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李栋伟
导 师: 何东坡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关键词: 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3S技术 综合指数法
分类号: X8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规模公路建设是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种人为干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能够客观反映生态环境现状,并为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理论,根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划分的标准,结合试验路段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该路段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比较分析了环境评价领域常用的7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最终确定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本文选取的试验路段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本文以绥满公路K215+000至K237+000段公路建设前和建设后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ERDAS IMAGINE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拼接、缓冲区分析等预处理。实地调查获取了研究区域内典型地类的影像特征,并提出了影像校正过程中控制点选取和训练模板建立的要求,为建立正确的监督分类模板作保证。应用建立好的分类模板对试验段公路两侧各500m范围内的土地现状利用类型进行监督分类,获取评价指标值即有林地、其它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等面积。将获取的各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值应用于综合指数评价法,分别对公路建设前和建设后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对两次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应用3S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所需的评价指标值。克服了传统方法无法获取公路建设前的评价指标值的缺点,从而为其它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  8-9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9-1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9-10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1-13
2 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分析  13-26
  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3-15
    2.1.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  13-14
    2.1.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影响评价区别  14-15
  2.2 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  15-16
    2.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  15
    2.2.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范围  15-16
  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指标选取  16-21
    2.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6-17
    2.3.2 评价指标的含义及选取  17-19
    2.3.3 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19-21
  2.4 评价方法选取  21-25
    2.4.1 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21-23
    2.4.2 评价方法确定  23-25
  2.5 本章小结  25-26
3 "3S"技术与绥满公路遥感数据处理  26-38
  3.1 "3S"技术理论基础及其综合应用  26-28
    3.1.1 "3S"技术理论基础  26-28
    3.1.2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28
  3.2 公路遥感图像几何畸变与校正方法  28-31
    3.2.1 遥感图像坐标系统确立  28-30
    3.2.2 遥感图像几何畸变分类  30
    3.2.3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方法  30-31
  3.3 绥满公路遥感影像的处理  31-36
    3.3.1 应用GPS采点进行几何精校正  31-33
    3.3.2 遥感图像的拼接处理过程  33-35
    3.3.3 绥满公路遥感图像缓冲区分析  35-36
  3.4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36-37
  3.5 本章小结  37-38
4 基于GIS平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提取  38-50
  4.1 研究区域概况  38-39
    4.1.1 气候概况  38-39
    4.1.2 地形地貌特征  39
  4.2 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特征分析与识别  39-42
  4.3 研究区域评价指标的提取  42-47
  4.4 公路建设前后分类结果统计  47-49
  4.5 本章小结  49-50
5 绥满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50-58
  5.1 综合指数法评价  50-56
    5.1.1 生物丰度指数  50-52
    5.1.2 植被覆盖指数  52-53
    5.1.3 水网密度指数  53
    5.1.4 土地退化指数  53-54
    5.1.5 环境质量指数  54
    5.1.6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54-56
  5.2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分级  56
  5.3 评价结果的分析  56-57
  5.4 本章小结  57-58
结论  58-59
参考文献  59-6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2-63
致谢  63-64

相似论文

  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2. 基于3S技术的宿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分析,S757.27
  3. 单体建筑物震害快速评估研究,TU311.3
  4. 基于3S技术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研究,S727.2
  5. 基于3S技术的河北省鹭科鸟类分布格局,Q958
  6. 常德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F301
  7. 基于生态脆弱性的顺昌县公益林持续经营研究,S757.1
  8. 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分析,S731.2
  9. 深圳市某医院综合效益评价研究,R197.3
  10. 漾濞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防治对策研究,P694
  11. 平顶山矿区煤岩冲击试验及冲击地压预测研究,TD324
  12. 广州市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F326.2
  13. 若尔盖高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S759.9
  14. 基于3S技术的焉耆绿洲水土安全分析,S157
  15. 3S技术在潜在泥石流判别中的应用,P642.23
  16. 基于3S的震后汶川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P642.23
  17. 基于3S技术的川西亚高山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研究,F326.2
  18.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区域配置差异研究,G203
  19. 杭州湾南岸湿地5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研究,P901
  20.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橡胶园中的应用研究,S794.1
  21. 跨界重大水污染事故风险源识别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X5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