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土镍矿硫酸熟化焙烧—水浸浸出液中回收镍钴等有价金属的研究

作 者: 吴展
导 师: 郭学益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有色金属冶金
关键词: 红土镍矿 浸出液 分离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可用于火法处理的含的硫化矿逐渐枯竭,使得适用于湿法处理的红土镍矿的研究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不同的湿法浸出过程,镍、钻、锰、铁、铬、铝等金属以金属盐的形式进入浸出液中,因此,采取一种经济合理的除杂流程以回收其中的镍钴等有价金属对于整个红土镍矿的处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象为对来自菲律宾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采用硫酸熟化焙烧-水浸工艺处理得到的多金属离子溶液。分析溶液的成分表明浸出液中Fe3+、A13+含量高,且同时存在不同含量的Cr3+、Zn2+、Cu2+Ca2+、Mg2+、Mn2+等杂质离子。针对浸出液成分复杂,杂质离子多的特点,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本研究采用水解沉淀分离Fe3+、A13+、Cr3+-氟化盐沉淀分离Ca2+、Mg2+-硫化沉淀分离Zn2+、Cu2+-氧化沉淀分离Mn2+的四步法分离其中的杂质离子,得到了较纯净的含Ni2+Co2+及少量金属离子杂质的溶液。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步的最佳工艺,并得到了最优的实验结果。采用水解共沉淀的方法分离Fe3+、A13+、Cr3+,在优化条件下,Fe3+、A13+、Cr3+的沉淀率分别为99.6%、99.4%、92.2%,溶液中剩余的Fe3+、A13+、Cr3+浓度分别低于0.05g/L、0.03 g/L及0.04 g/L。采用氟化盐沉淀法分离Ca2+、Mg2+,钙镁的沉淀率分别可达到88.91%和93.07%,溶液中的Ca2+、Mg2+浓度可降至0.03g/L和0.07g/L以下采用硫化沉淀法分离了其中的Zn2+、Cu2+,锌铜的沉淀率分别可达到99.5%和99.9%以上,溶液中剩余Zn2+、Cu2+的浓度分别低于0.002g/L和0.001g/L。最后通过氧化沉淀法分离了溶液中的Mn2+,沉淀率为99.9%以上,溶液中残余的Mn2+浓度低于0.004g/L。最后得到的为含Ni2+、Co2+以及少量金属离子杂质的溶液。整个流程镍钴的回收率分别可达到90%和85%以上。本研究针对原料特点,确定了各工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实践提供了技术方案。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8-24
  1.1 的性质及用途  8-9
    1.1.1 镍的性质  8
    1.1.2 镍的用途  8-9
  1.2 镍红土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9-11
    1.2.1 镍红土矿资源分布  10
    1.2.2 镍红土矿资源特点  10-11
  1.3 镍红土矿处理工艺  11-17
    1.3.1 火法工艺  11-12
    1.3.2 湿法工艺  12-16
    1.3.3 其它工艺  16-17
  1.4 含镍浸出液的净化技术现状  17-23
    1.4.1 化学净化法  17-20
    1.4.2 溶剂萃取法  20-21
    1.4.3 离子交换法  21
    1.4.4 液膜分离法  21
    1.4.5 净化分离技术的应用  21-23
  1.5 本论文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3-24
第二章 水解共沉淀法分离铁、铝、铬的研究  24-33
  2.1 引言  24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4-26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4-25
    2.2.2 实验仪器  25-26
  2.3 实验内容  26-32
    2.3.1 实验原理  26-27
    2.3.2 实验流程  27-28
    2.3.3 结果与讨论  28-32
  2.4 本章小结  32-33
第三章 氟化盐沉淀法分离钙、镁的研究  33-40
  3.1 引言  33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  33-34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3-34
    3.2.2 实验仪器  34
  3.3 实验内容  34-39
    3.3.1 实验原理  34-35
    3.3.2 实验流程  35
    3.3.3 结果与讨论  35-39
  3.4 本章小结  39-40
第四章 硫化沉淀法分离锌、铜的研究  40-49
  4.1 引言  40
  4.2 实验原料与仪器  40-41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0-41
    4.2.2 实验仪器  41
  4.3 实验内容  41-48
    4.3.1 实验原理  41-43
    4.3.2 实验流程  43
    4.3.3 结果与讨论  43-48
  4.4 本章小结  48-49
第五章 氧化沉淀法分离锰的研究  49-65
  5.1 引言  49
  5.2 实验原料与仪器  49-50
    5.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9-50
    5.2.2 实验仪器  50
  5.3 实验内容  50-64
    5.3.1 实验原理  50-54
    5.3.2 实验流程  54
    5.3.3 结果与讨论  54-60
    5.3.4 沉淀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60-64
  5.4 本章小结  64-65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65-67
  6.1 总结  65-66
  6.2 建议  66-67
参考文献  67-72
致谢  72-73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3

相似论文

  1. 电流及电场对结晶器铜板上电镀镍及其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TQ153.2
  2. 苹果多酚对γ射线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研究,S661.1
  3. 扩展青霉TS414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的表达、纯化及其催化外消旋萘普生酯化拆分的研究,Q814
  4. 凡纳滨对虾虾头内源性蛋白酶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研究,S985.21
  5.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6.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7. 竹虫(Omphis fuscidentalis)体内纤维素酶系的酶学性质及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Q814
  8. 红曲色素的制备、分离及黄色素结构表征,TS264.4
  9. 初期雨水旋流分离试验研究及模拟,X522
  1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R329
  11. 推进广电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制播分离策略研究,G229.2-F
  12. 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制备研究,O643.36
  13. 金属性与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的密度梯度分离法,TB383.1
  14. ф75/ф100水力旋流器除镉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X703
  15. 微流控芯片气体扩散分离—反射光度检测系统的研究,O657.3
  16. 芳香性配体及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质谱行为研究,O641.4
  17. 环糊精体系和醇体系中超分子作用的研究,O641.3
  18. 手性多氯联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超临界流体色谱中的对映体分离研究,O657.7
  19.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及其降解酶特性的研究,X172
  20. 一种嗜热嗜碱过氧化氢酶的生产、分离纯化及固定化研究,TQ925
  21.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研究,R28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