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平板卧推力量训练动作的规范性探讨

作 者: 刘晓威
导 师: 曲峰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平板卧推 表面肌电 Qualisys红外光点测试 力量训练动作
分类号: G80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根本动力来源,不管是在竞技体育还是大众健身领域,对于肌肉力量、速度等能力的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正确的训练方法、训练动作更符合人体肌肉活动的规律,能够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以往针对肌肉力量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方法上,而缺乏对力量训练具体动作的研究。本文将运用生物力学中摄像测量和表面肌电测试技术,来分析平板卧推动作中肌肉的运动状况,寻求最佳的、最有效的训练动作;同时,希望能总结一套研究力量训练动作的方法和思路,为今后能够研究更多的力量训练动作提供参考。本实验根据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具有争议的动作形态,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平板卧推的变形动作。实验中,要求8名受试者分别在四种速度下,做传统的标准平板卧推动作和四个变形动作,同时用表面肌电测试仪(芬兰产ME6000)和红外光点测试系统(瑞典产QUALISYS—MCU500)采集肌电学和运动学数据。采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之后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为:(1)平板卧推动作中,尽量将杠铃的运动控制在矢状轴上,垂直轴上有小幅度的位移,在额状轴上会产生误差性的晃动。(2)平板卧推动作中,肘关节角的最小值出现在最大拉仲时刻,为68.0±7.5度;而最大值出现在顶峰收缩时刻,为165.8±7.1度;肘关节角的活动幅度为97.8±10.0度。(3)平板卧推动作中,要将杠铃下放到乳头位置以及将杠铃推向胸大肌中部的上方,只要将背部自然的贴于平凳上,并微微收紧各稳定肌群即可,不要有意识的挺腰来过分的伸展背部。而且随着握距的加宽,胸大肌的刺激加强;要以全程的训练动作为主,辅助以少量的半程动作训练。(4)平板卧推动作中,动作速度的提高会使肌纤维募集的数目增加;而且速度的变化越快,各肌肉RMS值的变化也越快。在肌肉募集肌纤维的数量方面,退让工作还要强于克制工作。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38
  1.1 选题依据  10
  1.2 文献综述(平板卧推力量训练动作的规范性探讨)  10-37
    1.2.1 关于肌肉力量的概述  10-15
    1.2.2 国内外针对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  15-20
    1.2.3 表面肌电(IEMG)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  20-34
    1.2.4 红外光点测试系统(Qualisys)的应用  34-35
    1.2.5 平板卧推训练动作的研究现状  35-37
  1.3 研究目的  37-38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8-45
  2.1 实验对象  38
  2.2 实验器材  38
  2.3 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  38-44
    2.3.1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38-39
    2.3.2 实验的准备工作  39-40
    2.3.3 实验的测试过程  40-44
  2.4 数据处理  44-4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5-75
  3.1 常规平板卧推动作的实验分析  45-56
    3.1.1 关于平板卧推动作中杠铃运动轨迹的研究  46-49
    3.1.2 关于平板卧推动作中双手力量均衡性的研究  49-51
    3.1.3 关于平板卧推动作中腕关节和肘关节空间位置变化规律的研究  51-54
    3.1.4 关于平板卧推动作中肘关节角变化规律的研究  54-56
  3.2 高胸位卧推动作组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组的差异性比较  56-59
    3.2.1 高胸位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在运动学参数上的区别  56-57
    3.2.2 高胸位卧推动作组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组肌肉均方根肌电值的比较  57-59
  3.3 半程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的差异性比较  59-62
    3.3.1 半程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的运动学参数比较  59-60
    3.3.2 半程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均方根肌电值比较  60-62
  3.4 宽握距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的差异性比较  62-66
    3.4.1 宽握距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的运动学参数比较  62-63
    3.4.2 宽握距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均方根肌电值比较  63-66
  3.5 挺腰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的差异性比较  66-70
    3.5.1 挺腰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的运动学参数比较  67-68
    3.5.2 挺腰卧推动作与常规标定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均方根肌电值比较  68-70
  3.6 不同动作速度下平板卧推动作主要肌肉收缩状况的比较  70-75
    3.6.1 动作速度的变化对各肌肉RMS值的影响  70-71
    3.6.2 不同动作阶段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  71-75
4 结论  75-76
致谢  76-77
参考文献  77-81
附录(无)  81-82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2

相似论文

  1.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与实时系统构建,R318.0
  2. 动作表面肌电信号的非线性特性研究,TH772
  3. 咬合关系丧失者修复前后咀嚼肌表面肌电变化研究,R783
  4. 不同静态姿势下负重和非负重时躯干肌电活动规律的研究,R687.3
  5. 男子100米途中跑阶段支撑技术环节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G822.1
  6. 神经肌肉电刺激诱发的双相运动疲劳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R87
  7. 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R743.3
  8. 反悬腰背运动的表面肌电观察,R681.55
  9. 不同姿势与不同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分析,G808.1
  10. 北京市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表面肌电图分析,G824.2
  11. 赛艇运动员全力2000m测功仪测试中心率、功率及表面肌电变化特征研究,G861.4
  12. 我国男子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群表面肌电分析,G824.1
  13. 表面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研究,R681.5
  14. 髋关节角度变化对膝关节屈伸力量及其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G804.2
  15. 股四头肌疲劳前后反应时及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特征,G804.2
  16. 不同划频蛙泳及陆上力量训练肌肉肌电分析,G861.1
  17. 在跑台上和地面上跑时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分析,G804.6
  18.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环节肌肉用力特点的研究,G823.1
  19. 对高水平赛艇运动员拉桨技术的神经-肌肉支配特征研究,G861.4
  20. 上海市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出拳—击打环节生物力学特征分析,G886.1
  21. 排球扣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G8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