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降舒膈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观察

作 者: 诸葛丽
导 师: 周斌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症候 肝胃不和证型 诊断方法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1.观察导师临床经验方通降舒膈汤(中药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肝胃不和证型的临床疗效,并与通降舒膈汤加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加莫沙必利片组(中西药组)进行对照。对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单个主症疗效进行比较及评价。2.随访两组停药2周时、4周时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停药后症状复发情况。研究方法:通过RDQ调查问卷、胃镜、PPI试验、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症状分级量化表对病人进行诊断。对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人采取简单随机法将其纳入中药组和中西药组。中药组予以通降舒膈汤200ml,po,tid;中西药组予以通降舒膈汤200ml,po,tid+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po,qd+莫沙必利片5mg,po,tid。疗程均为4周。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症状发作的程度及频度进行记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停药后2周、停药后4周填写调查问卷。通过症状积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评价治疗疗效,观察停药后症状复发情况研究结果: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均有明显疗效。治疗1个疗程(4周时)中药组总有效率96.7%;中西药组总有效率有效率96.7%,两组治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1.000,P>0.05)。在单项主症的疗效比较中,治疗2周时,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反流的痊愈率分别为14.3%/52.6%,中西药组治疗反流的痊愈率高于中药组(P=0.033,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反流总有效率分别为92.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反酸的显效率分别为20.7%/50.0%,中西药组治疗反酸的显效率高于中药组(P=0.027,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反酸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烧心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非心源性胸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反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反酸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烧心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3%/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治疗非心源性胸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2.3%,无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2周时,中药组与中西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7%/43.3%,中西药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47,P<0.05);停药4周时,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复发率分别为19.2%/51.9%,中西药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21,P<0.05)。中药组在停药2周及停药4周时,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600,P>0.05)。中西药组在停药2周及停药4周时,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P>0.05)。结论:通降舒膈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中观察到中西药组,早期可在短时间内(2周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胃食管反流病反流、反酸症状,但长时间应用(4周左右)对反流及反酸症状疗效无进一步提高,且停药后部分患者症状反复,复发率较高。中药组早期(2周左右)针对反流、反酸起效稍慢,但长时间应用时(4周左右),疗效逐渐增加,且疗效稳定,停药后复发率较低。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在控制烧心及非心源性胸痛症状方面疗效相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英文缩略词  9-10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0-25
  1.胃食管反流病西医学研究进展  10-20
    1.1 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及临床症状  10
    1.2 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10
    1.3 胃食管反流病的分类  10-11
    1.4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11-13
    1.5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13-15
    1.6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方法及流程  15-16
    1.7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16-20
  2.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究述评  20-24
    2.1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名的认识  20
    2.2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20-21
    2.3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21-22
    2.4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  22-24
  3.导师经验  24-25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25-42
  前言  25-26
  通降舒膈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型临床疗效观察  26-42
    1 病例选择  26-27
      1.1 诊断标准  26
      1.2 病例纳入标准  26
      1.3 病例排除标准  26-27
      1.4 中止试验指标  27
    2 研究方法  27-28
      2.1 总体设计  27
      2.2 分组方法  27
      2.3 治疗方案  27
      2.4 疗程  27
      2.5 统计方法  27-28
    3 观察指标  28-29
      3.1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28
      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8-29
    4 结果  29-38
      4.1 临床资料  29
      4.2 治疗前基线比较  29-31
      4.3 疗效评价  31-37
      4.4 复发率评价  37-38
    5 讨论  38-42
      5.1 通降舒膈汤方解  38-39
      5.2 基线资料讨论  39
      5.3 疗效评价  39-40
      5.4 存在问题——今后研究计划  40-42
参考文献  42-46
附录  46-53
  病例报告表  46-53
致谢  53-54
个人简历  54

相似论文

  1. 黛力新联合埃索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老年RGERD的临床疗效观察,R571
  2. 鳞状上皮细胞间隙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关系的研究,R571
  3.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71
  4. 犬粪细粒棘球绦虫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S858.292
  5. 登革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表达及其在登革热血清学早期诊断中的初步应用,R446.6
  6. 鸡志贺氏菌病平板凝集试验和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S858.31
  7. 胃食管反流病湿阻气滞病机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R259
  8. 鸡传染性贫血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广西流行病学研究,S858.31
  9.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的比对研究,S855
  10.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R571
  1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的方法与技术研究,F272.92
  12. 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症状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R57
  13.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与细菌学研究,S854.4;S852.61
  14. 泰勒虫新型诊断方法的建立和未定种生物学特性研究,S858.23
  15. 人食管下括约肌三维压力图象构筑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R655.404
  16. 抗淋球菌外膜蛋白PI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临床应用初探,R759.2
  17. Graves眼病的中医证候及辨证分型的初步研究,R259
  18. 国人IL-1多态性基因降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风险的研究,R571
  19. 二维超声测量胎儿肾脏径线比值预测FGR的初步研究,R714.5
  20. 生活质量量表和症状量表综合评价GERD分级治疗的疗效,R57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