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的显微解剖和虚拟解剖研究

作 者: 薛亮
导 师: 王守森;王如密
学 校: 福建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扩大经鼻入路 颈内动脉 海绵窦 三维重建 可视化 虚拟现实 虚拟解剖
分类号: R7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尸颅显微解剖研究,为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提供显微解剖资料,并探讨骨质处理的安全界限、保护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方法。在虚拟现实(VR)环境下研究经鼻路径上的虚拟解剖(VA),构建虚拟解剖模型,探讨VR技术在手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模拟经鼻手术角度,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后组筛窦、蝶窦、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和脑神经等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并进行显微摄像。收集20例经16排螺旋CT头部薄层扫描血管造影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Dextroscope图像工作站,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经鼻路径的三维重建可视化研究。结果:1.正常位置的后组筛窦占55%,蝶上筛房占25%,蝶侧筛房占20%。筛后动脉管出现率100%,其中70%走行于最后筛房顶壁骨板内,20%走行于最后筛房顶壁与筛窦粘膜之间,10%走行于后组筛窦窦腔气房内。2.两眶内侧壁的间距为(29.2±1.4)mm(27.3~29.2mm),蝶窦开口上缘到筛板的距离为(10.4±1.3)mm(8.7~12.8mm),两侧蝶腭孔内侧缘间距为(25.5±2.1)mm(22.2~28.4mm),两侧翼管前口间距为(28.3±1.8)mm(24.4~30.5mm)。3.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在蝶窦外侧壁上可形成两部分:鞍旁部和斜坡旁部。可分为三型:Ⅰ型,颈内动脉形成向后和向前的两个“C”形弯曲占55%;Ⅱ型,水平段前部向上倾斜,后部向下倾斜,形成倒“L”形占35%;Ⅲ型,水平段前部向下倾斜,后部向上倾斜占10%。4.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100%,起始处直径为(0.8±0.2)mm(0.6~1.4mm),起源于后曲段顶部占30%,后曲段前部内侧壁占50%,后曲段后部内侧壁占20%。主要分支:(1)垂体下动脉;(2)脑膜背侧动脉;(3)小脑幕动脉。海绵窦下动脉起始处直径为(0.6±0.2)mm(0.2~1.1mm),起源于水平段中部下外侧壁占70%,后曲段后部外侧壁占20%,脑膜垂体干者占10%。5.颈内动脉与垂体无间隙者占45%,有间隙者占55%。垂体外侧壁在水平方向可分为上、中、下三份,颈内动脉走行在垂体外侧壁下1/3者占45%;下2/3者占30%;整个外侧壁者占15%,垂体下方者占10%。外展神经与颈内动脉水平段中点的距离为左侧(2.8±1.8)mm(1.1~3.7mm),右侧(2.5±1.3)mm(1.1~3.6mm)。6.通过Dextroscope图像工作站的自动提取功能,重建了皮肤软组织、颅骨、蝶窦、上颌窦、筛窦、垂体、蝶腭动脉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并运用色彩模式赋予不同的颜色,便于区分各解剖结构。各结构间可以任意组合,观察空间解剖关系。通过平台中的立体模式和三平面模式,可以对解剖结构进行原位显示,而且可以多方位、多角度任意切割和旋转,并且可以模拟手术径路进行术前训练。7.在虚拟现实(VR)环境下模拟切除中鼻甲入路,暴露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内侧缘和外侧缘,术中处理的解剖结构不同。其中显露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外侧缘时,在蝶窦前方应适当开放后组筛窦,打开蝶腭孔,控制蝶腭动脉,适当磨除翼突,显露翼管前口,方可达到最大显露。结论:1.向鞍旁扩展,以切除中鼻甲扩大的经鼻入路,鼻腔术野暴露最大。蝶窦开口前区开窗范围是暴露蝶窦外侧壁的关键,术中根据需要可向下外侧和(或)向上外侧扩展,范围不可超过双侧眶内侧壁间距,避免损伤眶内组织。2.扩大经鼻入路可处理侵袭海绵窦内侧腔隙和前下腔隙的病变,对于后上腔隙和外侧腔隙的病变,处理较困难。3.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垂体的关系密切,向鞍旁扩展时,可增加损伤的机会。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蝶窦外侧壁骨质解剖关系密切,在处理蝶窦外侧壁时,可交替使用磨钻和显微咬骨钳,避免损伤颈内动脉。4.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重建经鼻入路虚拟解剖模型,立体再现手术入路中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并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可为经鼻入路的术前解剖学评估提供参考。5.应用VR系统模拟经鼻入路,允许操作者动态、立体地观察手术入路中的解剖结构,特别是蝶窦外侧壁、垂体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解剖变异,对于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4-5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1
论文正文  11-54
  前言  11-13
  第一部分 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的显微解剖研究  13-35
    1 材料和方法  13-15
    2 结果  15-29
    3 讨论  29-33
    4 结论  33-35
  第二部分 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的虚拟解剖研究  35-54
    1 材料和方法  35-37
    2 结果  37-49
    3 讨论  49-53
    4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8
附录  58-59
致谢  59-60
综述  60-68

相似论文

  1. 医学超声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研究,TP391.41
  2. VRGIS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TP311.52
  3. 三维头部数值模型的建立及DBS电场的分析研究,R742.5
  4. 三维服装虚拟变形及展示技术研究,TS941.26
  5.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6. 基于模型的水稻根系可视化研究,S511
  7. 基于模型的小麦根系可视化研究,S512.1
  8. 算法动画在高中算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6
  9. 口角蜗轴的三维立体结构研究,R782.2
  10. 豚鼠耳蜗三维重建与基底膜模态数值模拟的研究,R764
  11. 网络虚实二重性中主体的发展,B01
  12. 一种可视化的分布式数据集成模型的研究与实现,TP311.52
  13. 伴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闭塞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病灶模式及侧枝代偿分析,R743.3
  14. 豚鼠内耳前庭结构三维重建与温度场数值模拟的研究,R764
  15. 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算法研究,TP391.41
  16. 基于球面渲染环境的海洋数据多维动态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TP391.41
  17. 基于WEB的网络视频客户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8. 基于深度融合和曲面演变的多视点三维重建及其应用,TP391.41
  19. 基于面结构光的物体表面三维重建方法研究与实现,TP391.41
  20. 基于温度场数字重建的建筑群能量传递监测技术研究,TU111
  21. 虚拟空间环境构建及红外成像仿真,TP391.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学 > 鼻科学、鼻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