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石家庄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研究

作 者: 刘磊
导 师: 赵宝华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乳房炎病原菌 多重PCR 药物敏感性试验 CMT 关键点控制 奶牛乳房炎 SDS-PAGE
分类号: S85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查清石家庄地区奶牛乳房炎中致病菌的感染几率,在应用国际通用的CMT进行奶牛全群试验后,将奶牛进行分群,确定健康牛、隐性乳房炎感染牛、临床性乳房炎感染牛。进一步采取乳池奶,应用传统的方法分离鉴定所采集的奶样中的病原菌。从石家庄地区(新华区、鹿泉、灵寿、新乐、行唐、平山、深泽等地)共采集奶样206份,分离纯化出172株细菌,经鉴定,其中葡萄球菌27.91%(48/172)、链球菌11.63%(20/172)、肠杆菌58.14%(100/172)是主要致病菌。在检出菌的奶牛中,21%的奶牛分离出一种细菌,79%的奶牛分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被检的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肠杆菌。选取8株大肠杆菌、10株链球菌和16株葡萄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主要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只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等较敏感;葡萄球菌溶血能力较强,另两种细菌溶血能力弱或不溶血,说明葡萄球菌在奶牛乳房炎的患病过程中,致病力较强。采集92份隐性乳房炎的奶样,分别应用常规法和基因扩增法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样58份,无乳链球菌感染样16份,大肠杆菌感染样46份。采用多重PCR从基因水平上对受感染奶样进行了检测,结果对70份临床疑似奶牛乳房炎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PCR方法检测阳性样品数为58份,阳性检出率为82.5%:传统生化方法检测阳性样品数为53份,阳性检出率为75.5%,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2%,表明本实验建立了快速且特异性强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通过对奶牛乳房炎的三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超微粉中草药组方体外药敏试验,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细胞破壁中草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稍差,其MIC为250mg/ml,而对无乳链球菌作用最差,MIC在1000mg/ml以上。但总体效果较好。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化学实验室合成的稀土配合物Eu(α-NMA)3 phen·H2O检测了对分离菌株抑菌作用,进而验证Eu萘甲酸的抑茵特性。用琼脂扩散法和滤纸片法(直径为0.5cm)测定配合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致病酵母的抑制作用,采用SDS-PAGE技术观察配合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蛋白的作用情况。并比较配体phen,稀土Eu离子和配合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菌体蛋白及膜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Eu和配体配合形成的配合物具有了新的特性,配合物对细菌的膜蛋白没有明显影响。然而Eu萘甲酸具有广谱抑菌性,并对大肠杆菌蛋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针对石家庄市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结合生产和实验结果,提出了控制以下关键点的技术措施:①严格控制饲养环境中的病原体:②防止挤奶后乳头的污染;③科学合理使用挤奶器以减少乳房炎的发病几率;④控制由于牛感染造成的疾病传播;⑤防止干乳期乳房的感染;⑥通过接种疫苗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⑦设计合理的奶牛卧床,减少病原微生物直接侵入乳房;⑧定期检查牛群,时时监控,建立合理强制性监管机制。⑨建议使用中药超微粉防治奶牛乳房炎。

全文目录


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1
引言  11-13
1 文献综述  13-19
  1.1 引起乳房炎的致病菌  13-14
  1.2 乳房的防御能力  14
  1.3 乳房炎的发病规律  14
  1.4 发房炎的症状  14-15
  1.5 乳房炎引起的乳腺的组织化学及乳汁成分的变化  15-16
    1.5.1 组织化学变化  15-16
    1.5.2 乳汁成分的变化  16
  1.6 乳房炎的诊断研究现状  16
  1.7 乳房炎的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16-17
    1.7.1 搞好挤奶卫生  16
    1.7.2 改善挤奶技术和设备  16-17
    1.7.3 增强乳房特异性抵抗力  17
    1.7.4 微量元素可预防奶牛的乳房炎  17
  1.8 乳房炎治疗的研究进程  17-19
    1.8.1 西药治疗  17-18
    1.8.2 中药治疗  18
    1.8.3 防治乳房炎的不同疗法  18-19
2 奶牛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19-23
  2.1 材料与方法  19-20
    2.1.1 调查奶牛及其试剂  19
    2.1.2 检测方法  19
    2.1.3 统计方法  19-20
  2.2 结果  20-22
    2.2.1 奶牛急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20
    2.2.2 不同乳区奶牛急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20-21
    2.2.3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21
    2.2.4 奶牛不同乳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21
    2.2.5 新乐市某奶牛场不同胎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统计  21-22
  2.3 小结  22-23
3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3-32
  3.1 材料与方法  23-26
    3.1.1 被检奶牛  23
    3.1.2 材料  23
    3.1.3 细菌分离与培养  23-24
    3.1.4 药敏试验  24-25
    3.1.5 扫描电镜观察  25-26
  3.2 结果  26-30
    3.2.1 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26-27
    3.2.2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检出率分析  27
    3.2.3 奶牛乳房炎各乳区细菌的检出数的分析  27-28
    3.2.4 分离菌的药敏结果  28-29
    3.2.5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生化鉴定结果及扫描电镜观察  29-30
  3.3 小结  30-32
4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32-39
  4.1 材料和方法  32-35
    4.1.1 材料  32-33
    4.1.2 方法  33-35
  4.2 实验结果:  35-38
    4.2.1 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酵母菌最佳退火温度筛选的结果  35-37
    4.2.2 多重PCR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37-38
    4.2.3 应用结果  38
  4.3 小结  38-39
5 奶牛乳房炎治疗的研究  39-56
  5.1 新型乳康的杀菌实验  39-44
    5.1.1 材料和方法  39-41
    5.1.2 结果  41-43
    5.1.3 小结  43-44
  5.2 Eu萘甲酸稀土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44-50
    5.2.1 材料和方法  45-46
    5.2.2 结果和分析  46-50
    5.2.3 小结  50
  5.3 针对感染机制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的关键控制点(HACCP)  50-56
    5.3.1 饲养环境中对病原菌感染的控制  51-52
    5.3.2 由感染牛造成传播疾病的控制  52-53
    5.3.3 挤奶器科学合理的使用减少乳房炎的发病几率  53-54
    5.3.4 挤奶后防止乳头的污染  54
    5.3.5 免疫接种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54
    5.3.6 干乳期防治乳房的感染  54-55
    5.3.7 设计合理的奶牛卧床,减少病原微生物侵入乳房  55-56
讨论  56-58
结论  58-60
参考文献  60-67
后记(含致谢)  67-68
附录  68-75
  一、英文缩略词  68-69
  二、HACCP简介  69-7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5

相似论文

  1.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2. 山药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55.1
  3. 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种子蛋白质组学分析,S512.31
  4. 铝钢异种金属螺柱熔钎焊工艺试验方法研究,TG454
  5. 云南省传统发酵豆豉中微生物所分泌蛋白酶的研究,TQ925
  6. 鳗弧菌6个毒力基因的多重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以及创新检测技术的初步探索,S941
  7. 奶牛乳头保护膜的研制及临床试验研究,S858.23
  8. 青海与河南部分地区猪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虫种鉴定,S858.28
  9. “乳乃康”制剂的研制与临床药效学评价,S858.23
  10.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GapC蛋白的表达与免疫原性研究,S858.23
  11. 副溶血弧菌基因芯片及基因工程单链抗体检测研究,R392.1
  12. 熟地黄多糖抗突变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13. CMT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F276.44
  14.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区系调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S858.23
  15. 河南省部分地区猪弓形虫分离株基因型研究和弓形虫RH株的细胞培养,S852.72
  16. 第二性征发育不良青少年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R588
  17. 鲜蒜蒜酶活力测定及蒜酶稳定性和蒜氨酸/蒜酶肠溶胶囊制剂相关研究,R283
  18. 基于SCTP的多路同时传输负载均衡和重传策略研究,TP393.04
  19. Web2.0技术与Scrum软件过程在Microsoft Chat项目中的应用,TP311.52
  20. PCMV DPOL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基于此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S852.65
  21. 植物乳杆菌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Q94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