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研究

作 者: 于丹
导 师: 李锋传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日语外来语 社会变迁
分类号: H13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邦交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文献可考的两国关系,至少已有21个世纪。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最好的见证。可以说中日间关系如何、交流程度和谐与否直接影响亚洲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那么,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当今,如何更合理的促进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就显得至关重要。纵观中日间交流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日间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频繁进行的同时,同是汉字圈的中日两国在文字方面的交流一直都在发生,并且也是双向的。语言历来都是交流的媒介之一,中日间的交流不停止,中日间在文字方面的互相引入也必定持续进行。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中日间的交流,文明的方向主要是由中国到日本的。最早是中国大陆人东渡给日本带来了中国发达的文化。他们带去了中国的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去了文明的符号——汉字,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日本文字(假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部分汉字被拆分成偏旁部首用来表示日语的发音,而好大一部分汉字都原封不动的留下来成为日语中的“汉字”。这样的“汉字”数量很大,以至于大部分情况下这部分“汉字”不被作为“日语中的外来语”来处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中日间的交流,文明的输出方向主要是由日本到中国的。明治维新通过学习西方,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迅速崛起。而此时的中国正是清朝腐朽制度下的统治,加之在各国列强的蚕食下,迅速被日本赶超,尤其是在学习先进的西方文明方面严重的落在日本的后面。日本人用既存的或者新组合的汉字词汇来翻译西方文明词汇,并在后期由学者、留日人员、书籍等传入中国,在中国扎根成为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日本将西方的事物、学术、学说的概念等翻译成汉字词汇,正是说明中国汉字对日语的影响深厚,而这些“日式汉字词汇”又通过不同渠道返回到中国,反哺汉语词汇,逐渐取代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对“西学”词汇的汉式翻译词汇(主要是音译的方式),丰富了中国人的语言生活,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和魅力所在。本文从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所占比例”“词语构成类型”“使用频率”“在语法方面的功能作用”论述其在汉语中的现状,并从笔者的思路将其分成“专有名词及其概念的表达”“日常生活用语”两个大的类型,研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存在的原因及给汉语、中国社会、及中国人带来的影响。无论是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到中国”为方向的中日间的词汇交流都没有停止过,尤其是1972年中日建交、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多,人员往来也逐渐频繁,两种语言的接触也随之频繁。汉语中的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来自日语的日语外来语。本文正是站在这样一个社会变迁的角度,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分界点来考察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语言的相互影响不仅仅是词汇的交流,折射出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会从中反映出,两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对位置发生的变化。本文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为概述,首先,是本文的研究立场,这部分将分为研究的理由,即中日间的密切关系,更好的促进中日交流,以及这个以中国近代史为线索的研究的案例的空缺;研究的意义即给“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研究带来的新的视角,比以往更加正视汉语(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及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并且更加正确的使用之;研究的目的即在日本明治维新后,以中国的近代史为线索,更加全面客观的展示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以及通过来源介绍减少日常中对这些词汇的误用,促进中日交流;研究的方法即实证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证明。其次,叙述了本文的先行研究的基本情况,将在本部分分别介绍目前为止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情况。然后指出其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第二章首先,对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即“现代汉语中存在的,以日语为基础,文字外形上部分或者全部与日语中的词汇能够对应,符合汉语构成规则,被汉语化了的汉字词汇”。本文主要以日语外来语类型中“形译”的词汇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以下四类词汇进行研究,其一为明治维新后,用来翻译西洋学后又传到汉语的“汉字”,例如“政治”“哲学”等;其二为被日本人注入新的含义的“汉字”,后来又以这种含义传入汉语的“汉字”。这一部分词汇占汉语中日语外来语比例的极其小的一部分,有资料可考词汇,例如“料理”;其三为日本人仿照汉字造词规律,自制的汉字词汇,也就是被我们日语学习者经常提起的“中日同形异义词”。这类词汇是最容易融合到汉语中的部分。比如说“场合场面场所便所备品舞台贮蓄道具不景气服从复写副食复习派出所必要保健方针表现解决经验权威化妆品希望记录个别交换克服故障交通共同距离见习目标内容认可玩具例外联想作物作战接近节约支部但书取缔手续打消”等。其四为中日建交、中国改革开放后,很多日本的新事物涌入中国,这些事物的叫法就沿用日语“汉字”加上汉语读音,此类词汇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蜂拥而至来到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新词汇的生力军,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较好的语言支持。例如“量贩”(1iang fan)。其次,介绍了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的现状,主要从现代汉语中日语外来语所占的比例、在词语方面的构成、使用频率、以及文法方面的功能。最后,谈谈本文对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的分类,即表达专有名词及其概念的词汇和以及日常生活用语词汇。在日常生用语词汇中,再细分为“使用方便性词汇”如「职场」「人气」「量贩」「准妈妈」「准儿媳」等;还有就是“追求语感时尚感的词汇”例如「刺身」「日本料理」「写真」等词汇第三章对日语外来语流入汉语的历史进行阐述。首先,阐述对明治维新的认识,正是因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才使得日本迅速崛起,积极学习西学,才为近代文明的创造做好了坚实的铺垫,不只是在经济上不断进取,同时也积极学习“西洋学”,日本学者著述立传,其次,从总体上概括日语外来语移入现代汉语在我国近代化史上的几个大的步骤,本文将其分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前后、辛亥革命前后、五四运动及其前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改革开放后。最后,分五点对这五个时期日语移入汉语的历史进行阐述并适当进行词语例证。第四章对现代汉语中存在日语外来语的原因进行分析。分两个大的时期来看待这个问题,即从日本明治维新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在第一个时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方面,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第二方面,日语外来语具有其实用性;第三方面,当时中国本土的翻译词汇不方便使用、无法继续长久存活下去。在第二个时期,可以将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部分。第一方面,外部原因即世界经济高度活跃、日本积极向海外传输经济、文化,尤其是对同时汉字圈的中国出售商品的同时,带来商品名称。以及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中日文化交流频繁活跃;第二方面,内部原因即中国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积极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日本的技术同时借用了日本的“汉字”第五章对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对中国、汉语、及中国人的影响进行分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即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在“提前汉语复音化”“丰富汉语词义”“加长汉语句子”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第二方面即语言是有生命的,日语的移入给汉语带来了新鲜血液。第三方面即给汉语带来的负面影响,容易引起误用。第二部分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对中国社会的快速近代化、迅速崛起都起到了语言文化方面的积极支持作用。但是、大量不正当使用有动摇我国传统文化的危险。第三部分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对近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起到影响作用,甚至是思维习惯方面。第六章结论部分。结论一:在现代汉语中确实存在日语外来语,并且历史悠久,这个问题被很多学者研究过。日本学者铃木修次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在《文明的词汇》中,关于“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就进行过研究。本文将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分成四类。“第一类:明治以后,日本学者翻译西学时使用的并传到中国来的汉字词汇”“第二类:由日本人增添了其内在含义、随后传到中国,并沿用其作为日语时的含义使用的汉字词汇”“第三类:日本人模仿汉字的造字方法创造的、随后传入到中国的汉字词汇”“第四类: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随着日本先进的商品来到中国的用来表示商品名称等的汉字词汇”。结论二:本文站在全新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以及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别是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为历史线索,论述了现代汉语中日语外来语向中国的流入。结论三:在本文中,首次尝试将汉语中存在的中日同形异义词语作为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来处理,事实上从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来看确实可以做这样的尝试。结论四: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从“词性”的角度考虑主要可以分为“名词”“三类动词”;从所表达的内容领域来看,可以分为“科学概念专门用语”“日常生活用语”,这些词汇对中国人、中国社会、汉语都有影响。结论五:中日间汉字词汇的交流是两国友好交流的一部分,所以重视两国间的文字交流是一个互利行为。只要中日间保持正常的邦交,那么汉字词汇的交流就不会停止。于是,必须认真对待汉语中存在的日语外来语。即借鉴并发挥其长处,借以来丰富汉语,充实日常生活用语、提高其准确性。如果可以的话,我还会继续这个领域的研究,让日语外来语最大程度的满足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第七章提出今后的课题。当前,在中国存在很多日语学习者,我想这些人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数量,而这方面的日语外来语研究还很少。比起中国清末时期,现在去日本留学的中国人要多得多。当这些中国人回国后,在说话或者写作时,混杂着日语外来语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吧。尤其是,近期国内形成“日语学习热”,除了在高校中设置日语课程外,社会上的日语培训学校不断涌现。与日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日常生活中用到日语外来语从某种程度讲也是很自然的,也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最后,是本文的谢词部分。对本文完成过程中,参考借鉴的资料的作者、对本文予以耐心指导的导师、对作者予以莫大鼓励的老师们、以及对本文予以悉心指导的外审老师的感谢。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2.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3. 现代汉语词汇与韩国汉字词比较及教学策略,H55
  4. 传承与变革:春秋子产事功述论,K225
  5.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空巢家庭老年人养老问题探析,C913.6
  6. 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K265
  7. 现代汉语标题结构类型的计算机自动分析,H087
  8. 琼海关与近代海南经济社会的变迁,F129
  9. 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TU984.114
  10. 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K26
  11. 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C951
  12. 中国、越南、新加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G649.1
  13. 教育与人的尊严,G40
  14. 清末哈尔滨区域传统学务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型的研究(1861-1911),G529
  15. 青岛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研究,C912
  16. 旅游地居民职业结构变迁研究,C913.2
  17. 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1953-1958年,K27
  18. “同代代沟”: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及其解读,C912
  19. 网网时代婆媳关系变迁研究,C913.11
  20. 橡胶种植与社会文化变迁,F326.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现代词汇 > 外来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