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作 者: 朱磊
导 师: 陈彬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 引导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 监管机制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3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信息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第四大媒体,与报纸、广播和电视不同的是,它还承载起了互动沟通交流的特殊功能,其传播信息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受众面之广深受广发民众的青睐。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网民素质差异较大,结构复杂,网络的现实作用和影响力也不可小视。网络舆情是网络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舆情的出现对于公众的诉求、社会各行业发展现状的公开、政府政策执行的舆论监督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网络舆情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高校作为高素质、高文化人才汇聚的集中地,深受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高校网络舆情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充分了解其背后的特点和规律,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引导。本文主要研究目标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新形势下,伴随着高校网络舆情飞速发展,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首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围绕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概念、大学生自身特点及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实状况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运用公共管理及大众传播学科知识搭建起科学、可行的模型并确定分析研究的工具,笔者结合自身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响应湖北省委提出的“两访两创”活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所在高校的学生进行了学生网络舆情方面的调查加以数据分析,针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管问题和网络教育引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结影响因素,最后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原则、学生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和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策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响应学校打造和谐校园氛围的中心思想下,笔者觉得必须要紧跟党中央的政策方向、把握政策方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敏锐的眼光、端正的世界观、价值观审视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确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创新的思维剖析问题并理性、合理地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确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营造端正、清新、求实、创新的高校文化氛围,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问题现在是体个热门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笔者认为有话可讲并热情高涨地加入到这个近三年来受热议的研究领域中来,力争能够谈出一点创新,为我国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研究问题助上一臂之力。由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表现形式很多,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笔者觉得仅仅凭借理论分析和研究来解决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之处在于调研和掌握的数据和信息有局限性,理论水平不高,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还需加强公共管理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更加注重实际地摸索出一套行而有效、实施性强、效果明显的学生网络舆情对策和方案。如何清楚地认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如何有效地监督处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如何正确地引导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导向、如何切实地加强学生网络舆情诉求、如何消除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拓展和开创清新健康的学生网络舆情环境,使之成为强大而独具魅力的高校学生教育新阵地是笔者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绪论  10-13
  (一) 研究背景与价值  10
  (二) 成果综述与简评  10-11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四) 本文特色与不足  11-13
一、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理论分析  13-22
  (一) 网络舆情定义及特点  13-14
  (二) 高校学生网络舆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14-17
  (三)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两面效应  17-18
  (四)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的工具抉择  18-22
二、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实证分析  22-30
  (一) 描述分析  22-26
  (二)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分析  26-30
三、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管对策分析  30-35
  (一) 把握监督管理原则  30
  (二)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30-32
  (三) 积极有效引导  32-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8
附录  38-39
致谢  39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4.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5.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7.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8.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9.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1.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12.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3.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4.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5.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16.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17.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8.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9.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20. 以团队训练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711
  21. 宝鸡市金台区药品“三统一”监管机制研究,F426.7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