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吕氏春秋文学性研究

作 者: 付浩宇
导 师: 周远斌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文学性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吕氏春秋》一书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糅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吕不韦编撰此书的目的是意欲《吕氏春秋》一书能成为秦国统一天下后的治国纲领。由于《吕氏春秋》一书成于多人之手,思想内容庞杂,故《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吕氏春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体系严密、风格多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吕氏春秋》因有着较强的政治色彩和实用价值,故学者在政治、思想、哲学、历史、音乐等领域的研究较多,而对其文学性的关注不够。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主要就《吕氏春秋》的文学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概述《吕氏春秋》自成书至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接受情况。分析《吕氏春秋》在不同时代受到重视或冷落的原因。第二章探讨《吕氏春秋》的成书。分析论证了吕不韦在成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对吕不韦的门客在编撰《吕氏春秋》中的作用也给予了分析。第三章分析《吕氏春秋》的结构特点。《吕氏春秋》有“法天地”的结构特点,全书分为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第四章论述《吕氏春秋》的语言艺术特点。对《吕氏春秋》的动词用法和其他词的活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吕氏春秋》的句型特点通过具体事例作了论述,强调其在继承中的创新;同时对《吕氏春秋》的修辞手法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第五章研究《吕氏春秋》的论说特点,着重研究“言有象”、“事有比”这种论说方法在《吕氏春秋》一书中的运用。“言有象”、“事有比”语出《鬼谷子·反应》,是春秋战国诸子们大多采用的论说方法。《吕氏春秋》在吸收继承诸子论说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言有象”、“事有比”进行论证说理,不仅增强了论证效果,而且也使文章具有了极强的文学色彩。第六章解析《吕氏春秋》的文艺思想,主要对《吕氏春秋》“适”的审美观和“言意”论进行阐述。首先论述“适”的审美理论与哲学的“度”的相通之处,以及“中和之美”在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中的意义。其次论述“言意”对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七章论述《吕氏春秋》寓言成就及影响。本章主要是从寓言的事例和寓言中的人物形象来分析。从《吕氏春秋》寓言对圣王贤相的歌颂可以看出,编撰者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倾向。在《吕氏春秋》寓言所歌颂的贤人贤相中,孔子出现次数颇多,从此可以看出编撰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吕氏春秋》作为先秦子书的结篇,字数达二十多万,是当时的宏篇巨著,在史学和文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遗憾的是研究者对其文学性研究很少。本文主要是从文学方面对《吕氏春秋》作一观照,对《吕氏春秋》的文学性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吕氏春秋》的文学性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引言  10
第一章 《吕氏春秋》接受史概述  10-16
  第一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情况  10-15
  第二节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5-16
第二章 《吕氏春秋》的成书  16-23
  第一节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的成书  16-21
  第二节 吕不韦的门客与《吕氏春秋》的成书  21-23
第三章 《吕氏春秋》的结构特点  23-29
  第一节“法天地”的结构体系  23-25
  第二节《吕氏春秋》的结构价值  25-29
第四章 《吕氏春秋》的语言艺术  29-42
  第一节 《吕氏春秋》的词汇特点  29-37
    一、词的活用  30-32
    二、其他词类的用法  32-33
    三、句型结构的特点  33-36
    四、文章标题的用词特点  36-37
  第二节 《吕氏春秋》运用的修辞手法  37-41
    一、比喻、夸张  37-38
    二、排比、骈偶  38-40
    三、押韵、顶真  40-41
  第三节 《吕氏春秋》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警句  41-42
第五章 《吕氏春秋》的论说特点  42-55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论辩术发展概况  43-46
  第二节 “言有象,事有比”  46-54
    一、“象比”的含义及特点  47-52
    二、“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  52-54
  第三节 引经据典,以古鉴今——事例论证  54-55
第六章 《吕氏春秋》的文艺思想  55-60
  第一节 “适”的审美观  56-57
  第二节 “言意”论  57-60
第七章 《吕氏春秋》寓言的特点及影响  60-74
  第一节 《吕氏春秋》寓言在继承中的发展与创新  60-69
  第二节 《吕氏春秋》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69-71
  第三节 《吕氏春秋》寓言的影响  71-74
注释  74-78
参考文献  78-81
致谢  81-8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2

相似论文

  1. 秦汉道家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J609.2
  2. 《庄子》成疏的文学性阐释,I206.2
  3. 《三国志》裴注文学性研究,K236
  4. 沈从文书信(1949-1988)研究,I206.6
  5.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流变,I207.42
  6. 唐代祭文研究,I207.6
  7. 俄国形式主义暨陌生化理论研究,I512
  8. 《吕氏春秋》寓言结构研究,I207.7
  9. 《吕氏春秋》艺术结构研究,I206.2
  10. 《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考释,I207.3
  11. 翻译美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H059
  12. 《吕氏春秋》君道思想探析,D092
  13. 《吕氏春秋》形容词转指研究,H141
  14. 《吕氏春秋》词类活用研究,H141
  15. 《吕氏春秋》管理观探析,C93
  16. 《吕氏春秋》兼语句研究,H141
  17. 音乐史与建构:《吕氏春秋》与《汉书·礼乐志》的叙事研究,J609.2
  18. 《吕氏春秋》疑问句考察,H141
  19. 《吕氏春秋》寓言研究,I206.2
  20. 论《吕氏春秋》的史学成就,B229.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