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宋湖州词研究

作 者: 焦佳朝
导 师: 杨海明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唐宋 湖州词 地域文学 “隐逸情结” “唱和风气” 清雅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雄视浙右的东南名郡,湖州以其独特的山川风貌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在唐宋词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唐宋时期湖州一地的词人、词作为研究对象,从特殊地域角度对湖州词的发端、发展、变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分绪论、主体、结语三大部分。在绪论中,从时间和地域上对湖州词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湖州词的发展脉络和风貌进行了概说。主体部分按照湖州词的发展变化分为四章。第一章对中唐时期的湖州词进行了论述,由于张志和的渔父词而使得湖州在词的进程中一鸣惊人。有了渔父词的成功开端,再加上本地丰富的文化传统,遂为以后的湖州词作兴盛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分析了北宋中前期湖州词的第一次创作高潮,这主要是在张先的引领下,形成了一个以六客词唱和为高潮的词人创作群体,在这里面也孕育了像苏轼那样的词坛大家。第三章主要围绕南渡湖州词坛而展开,这一时期由于历史的巨大变化,本地词人创作固然不少,但支撑着第二次创作高潮的作家们却多是徙居于此的外来词人。通过对叶梦得、陈与义、葛立方三个具有典型特色的词人分析,总结了此一时期湖州词的审美变化。第四章论述宋末元初的湖州词坛,无论是周密的故园情怀还是赵孟頫词作里“重嗟出处寸心违”的凄苦悲凉,他们都通过或隐或显的方式表现着自己作为一个遗民的悲悯,但此时的湖州词坛与那覆灭的时代一样显得衰韵余响,进入了一个沉寂期。论文最后一章,对唐宋湖州词兴盛的原因从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语部分对发源并盛行于此的“隐逸情结”、“唱和风气”两大特点进行了总结,展现了湖州词中崇清尚雅的风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10
  一、范围的界定  8
  二、湖州词的发展脉络及总体风貌  8-10
第一章 中唐湖州词的成功发端  10-18
  第一节 一鸣惊世的张志和渔父词  10-11
  第二节 渔父词的影响  11-16
    一、开宴饮即席唱和之风  11-12
    二、士大夫唱和对渔父词意境的提升  12-15
    三、帝王唱和扩大了渔父词的影响  15-16
  第三节 渔父词的词史意义  16-18
    一、开文人词创作之先河  16
    二、拓展词境与开启隐逸词传统之功  16-17
    三、构筑精神家园,形成“渔父”情结  17-18
第二章 北宋中前期湖州词的第一次创作高潮  18-29
  第一节 “古今一大转移”之张先词  18-23
    一、张先致仕以后的人生态度  19-20
    二、致仕后的词作  20-23
  第二节 六客词论说  23-29
    一、六客词出现的原因  24-25
    二、对苏轼走上作词道路的影响  25-27
    三、六客词的余音——苏轼作词的成熟  27-29
第三章 南渡之际再掀创作高潮:以徙居词人为主的南渡湖州词坛  29-39
  第一节 徙居湖州者的兴亡之感  30-36
    一、卜居弁山的叶梦得词  31-33
    二、“多病题诗无好句”的《无住词》  33-35
    三、徙居湖州的葛立方词  35-36
  第二节 南渡湖州词的审美变化  36-39
第四章 宋末元初湖州词坛的衰韵余响  39-47
  第一节 周密的故园情怀  40-42
  第二节 赵孟頫其人其词  42-45
    一、宋亡以后的矛盾心态  42-43
    二、“重嗟出处寸心违”的词作  43-45
  第三节 追怀往昔、凄苦悲凉——遗民作家对词境的扩展  45-47
第五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对湖州词风的影响  47-50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湖州词中的“隐逸情结”  47-48
  第二节 社会文化与湖州词的“唱和风气”  48-50
结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6-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唐宋女冠与唐宋诗词,I207.22
  2. 隋唐宋语音规范研究,H113
  3. 论唐宋巫山诗,I207.22
  4. 汉魏六朝与唐宋时期的筝艺美学发展与比较,J632.32
  5. 唐宋诗词中典故英译研究,H315.9
  6. 唐诗三百首研究,I207.22
  7. 唐宋福建佛教发展演变初探,B949
  8. 唐宋时期王维诗歌接受史,I207.22
  9. 唐宋词中的场景研究,I207.23
  10. 宋琬诗歌论,I207.22
  11. 唐宋与新罗和高丽僧诗交流研究,I207.22
  12. 汉文版《延边日报》文学作品研究(创刊-1966年),I206.7
  13. 唐宋茶诗中的哲理追求,I207.22
  14. 欧阳修“文宗”形象的构建与衍变,I206.2
  15. 朱右研究,I206.2
  16. 唐宋时期江南地区佛教慈善公益事业研究,K244
  17. 先秦至唐宋时期春节习俗研究,K892.2
  18. 朱子诗歌之精神,I207.22
  19. 唐宋八大家与襄阳考论,K203
  20. 论唐宋古文与“文以载道”,I206.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