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审美疲劳研究

作 者: 韩振宇
导 师: 周波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美学
关键词: 审美疲劳 大众文化 媒介 虚静
分类号: B8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4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审美疲劳”是大众文化背景下比较流行的美学术语,在大众文化这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其内涵不断丰富充实,进而引起了许多文艺工作者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为了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正确审视当代大众文化,消除审美疲劳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反思相结合的角度来综合研究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疲劳,以审美疲劳现象为依据,归纳、整合审美疲劳的各个方面,力图对审美疲劳做出更深入、更全面的阐释,从而建立审美疲劳问题研究相对完整的体系。全文分为引言,正文与结语三个部分。引言概述审美疲劳问题的由来、研究视角、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正文包括以下内容:一、审美疲劳的美学内涵。主要解决大众文化视域下,什么是审美疲劳。内容包括作为流行语的“审美疲劳”现象述析;审美疲劳的美学内涵;审美疲劳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内涵界定主要通过对流行语的“审美疲劳”现象述析,引导大众正确审视审美疲劳现象,进而提升从美学意义上研究和定位审美疲劳的重要性。从美学意义上界定大众文化视域下审美疲劳的内涵,主要分析采用大众文化视角的原由;审美疲劳与审美生理心理机制密切相关;审美疲劳的表现特征。从而归纳出审美疲劳的美学内涵。在大众文化视域下界定审美疲劳的美学内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研究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从开辟研究大众文化新视角、推动艺术创新以及反思当代大众文化三个方面论述审美疲劳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审美疲劳成因分析。主要以文学艺术为核心,从大众文化的技术性因素和审美主体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两个方面来分析审美疲劳的成因。技术性因素主要从审美的媒介化、消费性;审美标准的媚俗和趋同导致审美价值削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是从审美主体的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研究大众文化阶段审美疲劳的成因。主要包括视觉刺激强度、审美心理距离的消解以及大众审美狂欢心理。三、克服审美疲劳措施初探。主要解决如何消除审美疲劳的负面影响。主要措施包括培养“虚静”审美心态;“以和为美”感召人性回归;策略引导,提高大众审美趣味。策略引导主要包含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通过各种奖惩措施、传媒引导真正提高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同时艺术家要采用陌生化的手法进行艺术创新,担负起艺术生产和思想启蒙的社会责任。最后是通过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立足长远,全面提高大众审美能力。论文结语是对审美疲劳的系统总结和把握以及对审美疲劳研究的展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引言  10-12
一、审美疲劳的美学内涵  12-24
  (一) 流行语“审美疲劳”内涵述析  12-16
    1、最初内涵——描述婚姻困境  13-15
    2、泛化的内涵——对任何事物的厌倦  15-16
  (二) 审美疲劳的内涵界定  16-21
  (三) 审美疲劳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1-24
二、审美疲劳成因分析  24-33
  (一) 造成审美疲劳的技术性因素  24-28
    1、审美媒介化、消费化  24-26
    2、审美标准的媚俗与趋同  26-28
  (二) 审美疲劳的生理心理机制  28-33
    1、“刺激性”与审美疲劳心理  29-30
    2、审美心理距离的消解  30-33
三、克服审美疲劳措施初探  33-40
  (一) 培养“虚静”心态,达到人格的和谐  34-35
  (二)“以和为美”感召人性回归  35-36
  (三) 策略引导,提高审美趣味  36-40
    1、国家政策引导和规范  37-38
    2、艺术家的责任  38
    3、开展审美文化教育,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38-40
结语  40-41
注释  41-43
参考文献  43-45
致谢  45-46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3.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G206
  4.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土传媒介研究,S435.111.42
  5. 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杂交理论,G206
  6. 中国报纸副刊编辑形态与文化建构研究,G213
  7. 媒介文化与犯罪心理疏导研究,G206
  8. 我国女性电视节目媒介环境研究,G222
  9. 论平面设计之“死”,J524
  10. 屏面中新媒体技术对信息传达的品质提升,J524
  11. 对现代图像媒介的几点思考,J905
  12. 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选秀现象,G222
  13. 电视与乡村社会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变迭研究,C912.82
  14.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研究,F49
  15. 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策略研究,G206
  16. 作为整体的文化产业及其运行模式研究,G124
  17.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G641
  18. 全球化视域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G122
  19. 从赵本山小品的流行透视当下我国大众的审美趣味,J827
  20. 当代艺术中的技术因素问题,J110.9
  21. 从真实到再现:被建构的法官形象,D926.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美学 > 美学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