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奇A核~(159)Lu的高自旋态研究

作 者: 盛海清
导 师: 李险峰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关键词: 高自旋态 能级纲图 八级形变 系统学 顺排
分类号: O57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原子核高自旋态的介绍、在束γ谱学实验技术和数据获取与159Lu高自旋态的研究。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4Sm (19F, 4n), E为110MeV,108MeV,106 MeV,103MeV对159Lu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159Lu同中子数链上的奇质子核,157Tm和155Ho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带终结机制;对159Lu同位素链上的奇质子核而言,161,163,165,167Lu揭示了signature劈裂等问题。159Lu位于Z = 71同位素链上随中子数减少和N = 88同中子数链上随质子数增加两条曲线的交叉区域,所以对159Lu高自旋性质的研究有利于揭示核平均场变化的规律;寻找八级形变是高自旋的一个研究热点,理论上预言当中子数或质子数接近34,54,88,134时原子核可能会具有八级形变。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建立了159Lu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八级振动带。通过系统学的比较确定了该核能级纲图的最低能级的自旋和宇称。从推转壳模型出发,阐述了N = 88核第一带交叉频率偏高的物理机制。对此区系统性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全文目录


论文提要  4-8
第一章 原子核高自旋态的介绍  8-32
  1.1 高自旋态实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8-9
  1.2 原子核高自旋态的布居和退激  9-11
  1.3 原子核高自旋态的测量  11-12
  1.4 几种常用的核结构模型  12-20
    1.4.1 推转壳模型(CSM)  13-16
    1.4.2 粒子转子模型  16-17
    1.4.3 角动量投影模型  17-18
    1.4.4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18-20
  1.5 A≈160 轻稀土区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20-32
    1.5.1 旋称反转以及其物理机制  20-25
      1.5.1.1 推转壳模型之三轴形变理论  21-23
      1.5.1.2 粒子+转子模型之p-n 剩余相互作用与 Coriolis 竞争  23-24
      1.5.1.3 角动量投影模型之带交叉与自反转  24-25
      1.5.1.4 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IBFM)之质子交换力  25
    1.5.2 P-N 剩余相互作用  25-26
    1.5.3 带交叉及其反常延迟  26-27
    1.5.4 全顺排和带终结现象  27-28
    1.5.5 磁转动带  28-29
    1.5.6 手征二重带  29-30
    1.5.7 超变形  30-32
第二章 ~(159)Lu 在束γ符合实验和数据获取  32-45
  2.1 束靶选取和激发函数曲线  33-34
  2.2 试验设备  34-37
  2.3 γ-γ 符验电子学线路图  37-39
  2.4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9-43
    2.4.1 能量刻度  40
    2.4.2 数据反演-两维矩阵建立  40-42
    2.4.3 反康谱仪的效率刻度  42-43
  2.5 小结  43-45
第三章 奇 A 核~(159)Lu 的高自旋态研究  45-63
  3.1 选核背景  45
  3.2 实验条件  45-46
  3.3 开窗分析  46-50
  3.4 γ射线跃迁多极性、强度  50-55
    3.4.1 γ跃迁多极性  50-52
    3.4.2 γ射线的相对强度  52-55
  3.5 核~(159)Lu 能级的自旋和宇称的确定  55-57
  3.6 ~(159)Lu 能级纲图的建立  57-59
  3.7 顺排和带交叉频率  59-62
  3.8 小结  62-63
第四章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71
摘要  71-73
Abstract  73-75
致谢  75-76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6

相似论文

  1.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2. 花金龟科(Cetoniidae)部分种类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Q963
  3. 金龟子Cyt b、CO Ⅰ序列比较及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作用,S433
  4. 中国香青属植物系统分类学初步研究,Q948
  5. 海南红树林内生拟盘多毛孢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S763.11
  6. 中国海膜科蜈蚣藻属三个新种的研究,Q949
  7. 石耳目(Umlmlicariales)种群界定的综合研究,Q948
  8. 凤尾蕨属配子体发育的系统学意义研究,Q944.4
  9. 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Q949.751.9
  10. 长翅目蝎蛉科幼虫形态和毛序及其系统发育分析,Q965
  11. 基于线粒体和核基因标记研究龟鳖目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S917.4
  12. 罂粟科(广义)种子微形态及系统学研究,S567.212
  13. 青藏高原东缘9种风毛菊属植物挥发油成分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Q946
  14. 药用黄连的分子系统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S567.52
  15. 基于18SrDNA片段数据对含贝类诸阶元的动物系统关系的研究,Q951
  16. 中国蟋蟀科系统学初步研究(直翅目:蟋蟀总科),Q969
  17. 中国癞蝗科Pamphagidae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直翅目:蝗总科),Q969
  18. 河北小五台山蒿属植物资源与系统学研究,Q948.1
  19. 石耳科地衣的分子系统学研究,Q941
  20. 中国大叶蝉亚科分子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叶蝉科),Q969.35
  21. 中缅树鼩系统发生和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Q95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原子核的结构与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