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分工基础与产业效应研究

作 者: 黄秋萍
导 师: 郑甘澍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产业分工 产业效应
分类号: F114.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的格局在飞速发展中经历着大转折。区域经济整合与经济全球化共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甚至超过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以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形式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正在席卷世界;走区域合作之路,实现“共赢”,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亚太地区的各成员也积极投入一体化浪潮,新的重组、新的分工、新的格局在区域内相继呈现。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整合中,中国该如何以新的思维、积极的姿态和务实的策略,对外加快参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实现周边和区域内资源整合的新跨越,从而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这个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对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高度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从产业视角,考察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分工基础及合作的效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新意。本文第一章首先对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进行了回顾,第二章简要概括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背景、进程与特点。在第三章中,文章基于产业视角,选取了亚太地区我国一些主要的区域合作伙伴作为对比分析对象,通过对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关系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的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是建立在怎样一种产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第四章则通过改良古诺竞争模型、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从理论和实证上分别考察我国参与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协定,对我国产业所能产生的效应,并且建立计量模型,检验区域一体化协定(RIA)是否是影响我国与其他伙伴国(地区)之间产业内贸易的显著性因素。第五章笔者在前文实证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合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就我国将来如何更好地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合作带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出产业政策方面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2
第一章 导论  12-20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13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12
    二、中国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12-13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3-18
    一、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相关分析  14
    二、新贸易理论的出现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拓展  14-16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  16-17
    四、简要评论  17-18
  第三节 研究目标、方法与创新点  18-20
    一、研究目标  18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  18-20
第二章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与特点  20-27
  第一节 中国投身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国际背景  20-22
    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数量增长迅速  20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形式与内容深化  20-21
    三、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组织,“南北型”合作兴起  21
    四、区域生产网络综合化,封闭性区域经济合作转向开放  21-22
  第二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22-24
    一、入世前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状况  22-23
    二、入世后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23-24
  第三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  24-26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起步晚,但启动速度快,发展势头猛  24-25
    二、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更具多元化  25
    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基本形成“亚太为主,兼顾全球”的空间格局  25-26
    四、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领域更宽,讲究因地制宜  2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6-27
第三章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分工基础  27-43
  第一节 中国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伙伴产业结构的趋同与差异  27-31
    一、产业结构及其分类  27-28
    二、分析方法与计算结果  28-30
    三、中国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伙伴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动与特点  30-31
    四、结论  31
  第二节 中国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伙伴的产业比较优势  31-36
    一、产业比较优势及其衡量方法  31-32
    二、分析方法及计算结果  32-34
    三、比较优势对比分析  34-35
    四、结论  35-36
  第三节 中国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伙伴产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36-41
    一、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竞争性与互补性  36-37
    二、中国与合作伙伴贸易结构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分析  37-40
    三、结论  40-4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1-43
第四章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效应  43-58
  第一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产业效应的古诺分析  43-47
    一、区域合作开展前两区域产业的古诺寡头竞争  43-44
    二、两区域产业寡头古诺竞争中的合作  44-46
    三、结论  46-47
  第二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47-54
    一、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度量方法及数据来源  47-49
    二、中国与区域合作伙伴双边产业内贸易的总水平及变化  49-50
    三、中国与区域合作伙伴各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变化  50-53
    四、结论  53-54
  第三节 中国签署的区域一体化协定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计量检验  54-57
    一、模型的建立及变量的选择  55
    二、模型的估计与结果分析  55-5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7-58
第五章 中国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政策建议  58-64
  第一节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58-60
    一、中国与区域合作伙伴的产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58
    二、中国仍处在亚太产业分工阶梯的中下游  58-59
    三、中国与区域合作伙伴之间产业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  59-60
  第二节 中国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政策构想  60-63
    一、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培育动态产业比较优势  60-61
    二、加强区域间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融入区域生产和价值链的中上游  61-62
    三、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使之更好把握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  62
    四、注重制度化建设,保证区域一体化协定的有效实施  62-63
  第三节 结束语  63-64
附表1 2005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相关数据  64-65
附表2 2005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相关数据  65-66
参考文献  66-69
后记  69-70

相似论文

  1. 黑龙江省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研究,F127
  2. 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研究,F125.5
  3. 资本市场企业并购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F271;F224
  4. 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的实证,F822.0
  5. 中美贸易摩擦诱发机制研究,F752.771.2
  6.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研究,F127
  7. 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探析,F752.02
  8. 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分工演进关系研究,F127
  9.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特点及趋势,F114.46
  10. 阿尔泰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F127
  11. 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研究,F114.46
  12. 国际产业竞争视角下的一国实际汇率形成机制,F224
  13. 扩大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经济合作的路径分析,F127
  14.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经济研究,F127
  1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问题研究,F127
  16. 中国与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F114.46
  17.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F125.5
  18. 成都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研究,F127
  19. 韩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F114.46
  20. 云南参与多边外向区域经济合作研究,F125.5
  21.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996.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 > 国际经济关系 > 国际经济合作 > 区域间经济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