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P2P网络的分离声誉系统模型

作 者: 刘子良
导 师: 朱敏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键词: P2P 声誉 模型 分离 声誉度 声誉模型
分类号: TP393.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P2P(Peer-to-Peer,对等网)在文件共享、内容分发、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众多应用领域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但其开放性、对等性、自主性和无监督性也带来许多特殊的安全问题。P2P网络中具有强烈社会属性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公平和信任是问题的核心,P2P网络公平性问题的重要表现是搭便车现象、病毒传播等,搭便车行为严重地危害P2P网络的生存和发展,有效的激励机制可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通过生成维护可度量声誉的方式来建立节点之间相互的信任关系是目前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P2P网络中,所有的用户都同时扮演着资源的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他们可以直接与对方分享海量的资源,而不用了解对方的身份。但是要安全地进入这样的网络,需要了解对方的可信度,衡量对方可信度的声誉系统就成为P2P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誉模型作为信任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及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为确保用户安全地使用网络,需要对网络通信中的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鼓励网上用户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从而促进网上交易的顺利实现。目前的P2P网络中声誉系统的声誉数据大多在同一个社区里,而声誉的所有者和评分者都在这个社区里,这样不仅不灵活,而且很难阻止对声誉数据的攻击。从本质上看,这些模型的拓扑结构都没能在分布式和集中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恰当的拓扑结构是已有模型的根本症结所在。P2P网络是由C/S集中式结构发展而来,随着P2P的快速发展,其结构很快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纯分布式拓扑。但是纯分布式的网络其性能低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搜索资源,建立连接。本文在充分研究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对拓扑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P2P网络声誉系统模型,其主要概念就是要创造一个单独的P2P社区,称之为声誉社区,用来保存其他社区的各个实体对象的声誉数据,希望籍此改善现有模型中不恰当的拓扑结构,以确保声誉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实情况,保证公平公正。论文的叙述过程如下:首先,简介了声誉系统模型的应用背景及意义和P2P技术环境下声誉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现状。然后,分析总结了P2P环境下的两个突出问题,并总结了现有解决方案。接着总结了作者对现有各种声誉系统模型/信任模型的研究,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介绍了本文提出的一种应用系统模型。在这部分,首先介绍了JXTA应用平台,这是模型实现的基础;然后给出了模型相应的网络结构、协议及安全性保障;最后对模型进行了模拟测试。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第一章 引言  11-20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8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8-19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19-20
第二章 P2P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0-30
  2.1 问题的背景与由来  20-21
  2.2 公平问题  21-22
  2.3 公平问题对策  22-25
  2.4 信任问题  25-26
  2.5 信任管理  26-27
  2.6 声誉系统  27-29
  2.7 本章小结  29-30
第三章 基于声誉的 P2P网络信任模型研究  30-39
  3.1 典型的信任概念模型  30-33
    3.1.1. BBK(Beth)  30-31
    3.1.2. Subjective Logic(Josang)  31-32
    3.1.3. Marsh  32-33
  3.2 P2P网络中的信任模型介绍  33-38
    3.2.1. EigenTrust(Kamvar)  35-36
    3.2.2. 基于推荐的P2P网络全局信任模型  36-37
    3.2.3. PeerTrust(LiXiong)  37-38
  3.3 本章小结  38-39
第四章 分离声誉系统模型  39-60
  4.1 JXTA  39-43
    4.1.1 JXTA技术特性  39-40
    4.1.2 JXTA体系机构  40-42
    4.1.3 安全特性  42-43
  4.2 分离声誉系统模型实现  43-59
    4.2.1 系统模型简介  43-45
    4.2.2 交易协议  45-49
    4.2.3 安全性  49-52
    4.2.4 模拟测试  52-58
    4.2.5 资源的命中率  58-59
  4.3 本章小结  59-60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60-61
参考文献  61-65
附录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3.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4.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5. 附面层抽吸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TH453
  6.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7. 卫星姿态的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8.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9.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10. 电磁轨道炮外弹道建模与仿真研究,TJ399
  11.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2. RUV4汽车点火线圈工艺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U463.64
  13.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14. 缝隙式扩压叶栅流动机理研究,TK474.8
  15. 高温分离器布置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动力场影响的研究,TK229.66
  16.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17.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补偿方法研究,TM282
  18.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四象限运行系统的研究,TM346
  19.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20.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21. 苹果多酚对γ射线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研究,S66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 > 一般性问题 > 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