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社区体系结构原理下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原理研究

作 者: 翟洲燕
导 师: 刘晓霞
学 校: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社区体系结构原理 社区资源 可获性 评价原理 和谐社区
分类号: C9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地理学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研究,已从区域层次深入到城市系统,进一步延伸到城市社区空间体系,研究的对象也已从宏观物质条件因素深入到微观社会(空间)因素。通过梳理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及其规划的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城市社区规划研究集中在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理念以及规划的趋势,也可以认为社区资源的可获性研究已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研究的焦点。如何构建各类社区等级-类型体系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场所等级-类型体系空间耦合结构,以满足各类阶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在空间(或场所)上可接近、可进入、可经历的需要,体现公平公正理念也已成为我国社区研究和构建和谐社区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社区资源的可获性评价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高低和居民之间社会生活联系的强度,而且间接的推动了政府分配资源的政策。本文基于社区体系结构原理,融合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相关理论,即:新人本主义理念下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及其社会空间公正规划思想、城市社会阶层化原理与城市社区体系建构思想等,探索性的总结出社区资源可获性的评价原理以及社区资源可获性相关的评价原则、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且运用该原理对西安市四类阶层化社区进行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得出了阶层化社区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社区资源空间剥夺模式,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本文共分八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总结了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研究历程、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第三章介绍了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四章重点阐述了城市社区体系结构的构成原理,在此基础上融合社区资源可获性相关理论,初步构建了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原理,并提出了社区资源可获性的评价原则、要素、方法、内容和指标体系;第五章以西安市四个社区为研究案例,进行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实证研究,提出构建和谐社区建议;第六章总结论文研究结论,探讨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6
  1.1 选题背景  11-12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3
    1.2.1 研究目的  12
    1.2.2 研究意义  12-13
  1.3 研究思路  13
  1.4 研究方法  13-14
  1.5 研究对象  14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6
第二章 社区资源可获性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16-30
  2.1 国外研究综述  16-20
  2.2 国内研究综述  20-28
  2.3 研究趋势  28-30
第三章 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0-40
  3.1 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相关概念  30-32
    3.1.1 社区  30-31
    3.1.2 社区资源  31-32
  3.2 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相关理论  32-40
    3.2.1 新人本主义理念  32-33
    3.2.2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  33-35
    3.2.3 社会阶层化原理与城市社区体系结构原理  35-38
    3.2.4 社会空间公正规划理念  38-40
第四章 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原理  40-52
  4.1 城市社区体系结构构成原理  40-42
    4.1.1 居住分离与城市社会区域  40-41
    4.1.2 城市社区体系结构构成原理  41-42
  4.2 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原理  42-43
    4.2.1 社区资源的(客观性)剥夺原理  42
    4.2.2 社区资源的机会结构原理  42-43
    4.2.3 社区资源可获性原理  43
  4.3 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43-52
    4.3.1 评价原则  43-44
    4.3.2 评价要素  44-45
    4.3.3 评价内容  45
    4.3.4 评价方法  45-46
    4.3.5 评价指标体系  46-50
    4.3.6 操作方法  50-52
第五章 基于对西安社区资源可获性评价下的  52-68
  5.1 评价过程与结果  52-65
    5.1.1 案例区特征  52-53
    5.1.2 数据来源  53-55
    5.1.3 指标量化  55-56
    5.1.4 数据分析  56-63
    5.1.5 GIS 数据处理  63-64
    5.1.6 评价结果:社区资源可获性地图  64-65
  5.2 和谐社区建设  65-6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8-69
  6.1 理论和实践成果  68
  6.2 进一步的研究  68-69
参考文献  69-74
附1: 社区资源可获性调查问卷  74-76
附2: 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76

相似论文

  1.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2. 试论利益协调对城市社区人归属感的促进,D669.3
  3. 和谐社区构建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64
  4. 适合居家养老的和谐社区建设研究,TU984.12
  5. 移动互联网应用社区中的Widget资源变更管理,TP311.52
  6.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研究,F321.42
  7.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模型研究,F249.2
  8. 推进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C916
  9. 建设和谐社区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区支持平台研究,C912.8
  10. 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进行民俗传统节日教育的研究,G611
  11. 中国城镇家庭家务劳动分工的性别差异,C913.11
  12. 城市和谐社区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C912.81
  13. 沈阳社区艺术培训机构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J120-4
  14. 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64
  15. 和谐社区构建中城市社区党组织作用研究,D267
  16. 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的研究,C912.8
  17. 农民工流动与和谐社区构建研究,D412.6
  18.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19.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G612
  20. 基于社区体系理念下城市功能型社区资源配置控制研究,C916
  21. 基于社区可获性原理下城市社区体系公正配置的控制研究,C912.8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