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辛亥革命后满族的平民化问题研究

作 者: 齐黎明
导 师: 张晨怡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满族 平民化 八旗生计 职业多元化
分类号: K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满族历史历来是学术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并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学术界对辛亥革命后的满族历史研究仍然存在十分薄弱的环节。本文拟从辛亥革命后满族的平民化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满族是如何从帝国统治的中心走向边缘化的,并考察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及影响。有清一代,统治者在“八旗根本”原则的指导下,力图保持满族的特权,维护其君主专制的统治。这种差别待遇和“首崇满洲”的根本国策使满汉之间旗、民畛域分明。但随着承平日久,八旗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八旗生计问题成为社会上一个难以解决的痼疾,从而加剧了辛亥革命后满族平民化的苦难历程。而民族融合的加深,也使旗民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为清末民初满汉在国家和民族认同上的趋同奠定了思想基础。满族平民化的核心问题是在特权丧失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贫困化和职业的多元化。辛亥革命无疑是通过一种强制性的方式为一个逐渐丧失生命力的民族肌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平民化正是这个民族得以新生的一个契机,从这个层面上讲,辛亥革命后满族的平民化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满族在平民化历程中的苦难是不应当被忽略的,在历经了两百多年的世易时移之后,这种苦难显然违背了清朝立国者们良好的意愿。而以后的执政者应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知古鉴今,这是今天的学术界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满族特权的建立和八旗生计日趋严重两方面来分析民元之前满族面临的困境。八旗生计的贫困化,显然是长久以来清朝统治者面对的难以解决的一个社会痼疾。第二部分:从满族视为根本的“国语骑射”的衰落和清末“平满汉畛域”的努力来透视旗民一体化的进程。满汉之间的民族融合和旗民一体化的进程,显然为清末民初满汉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第三部分:从溥仪的平民化之路,众多王公贵族的没落,直到普通旗人的贫困化三方面来具体阐述满族的平民化历程,满族的平民化显然从开始就充满了艰辛。第四部分:从“它救”——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与“自救”——旗人职业的多元化两方面具体阐述辛亥革命后八旗生计问题的严重性。第五部分:着重从理论层次上阐释清代以降民国时期满族对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发展过程,从“家天下”的社稷观念转向近代的国家思想。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绪论  8-16
  一、选题意义  8-10
  二、研究动态  10-13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  13-16
第一章 民元之前满族的困境  16-30
  第一节 "首崇满洲"和满洲特权的建立  16-22
    第一, 政治上,重用满洲亲贵大臣执掌中枢和地方大权  17-19
    第二, 经济上,优养旗人  19-21
    第三, 法律上,旗民不同刑  21-22
  第二节 八旗生计问题日趋严重  22-30
    第一, 人口增加、生齿日繁与收入日绌的矛盾  22-23
    第二, 承平日久,流俗渐染奢靡之风  23-24
    第三, 旗制束缚是其根本原因  24-25
    第四, 无法推卸的责任——统治者的短视效应  25-30
第二章 旗民一体化的进程  30-39
  第一节 国语骑射的衰落  30-33
  第二节 清末"平满汉畛域"的努力  33-39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后满族的平民化  39-49
  第一节 从"至尊"到公民的转变——溥仪的平民化之路  39-44
  第二节 没落的贵族  44-46
  第三节 普通旗人的贫困化  46-49
第四章 辛亥革命后满族的生计问题  49-63
  第一节 它救——政府和社会的努力  49-55
  第二节 旗人的自救——职业的多元化  55-63
    一、职业人数和范围的扩大  55-56
    二、职业的不稳定  56-59
    三、遭遇社会歧视  59-63
第五章 满族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63-74
  第一节 国家认同中的离异与回归  63-68
    一、晚清以前满族的中国认同  63-65
    二、晚清以来民族认同中的离异和回归  65-68
  第二节 民国以来国家认同的冲突和调和  68-74
    一、宗社党的出现  68-70
    二、"旗族"认同意识的产生  70-72
    三、遗族心理意识的传承  72-74
结语  74-78
参考文献  78-84
后记  84-85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3. 感悟满族民居风情,TU-05
  4. 论满族饮食文化及其“农业化”的特色与价值,TS971
  5. 衍生的力量—从艺术品到衍生品,J02
  6. 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K249
  7. 满族丧葬文化的变迁,K892.22
  8. 娱乐化浪潮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探析,G222
  9. 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TP391.9
  10. 满族萨满教衰落的原因探析,B98
  11. 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G529
  12. 剃发令与清初各阶层心态研究,K249.2
  13. 从泰国广告的崛起看中国本土影视广告,J524.3
  14. 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研究,J528.1
  15. 新世纪家庭伦理剧叙事艺术批评现状研究,J905
  16. 《雪桥诗话》清诗批评研究,I207.22
  17. 满族装饰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U238.2
  18. 平民化意识的回归与现代设计的应用研究,J504
  19. 涓流与惊澜,I207.42
  20. 本溪满族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F327
  21. 从《申报》广告看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态,K257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