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知识界的苏俄观(1917-1926)

作 者: 尚贺兵
导 师: 郑大华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知识界 苏俄 十月革命
分类号: K2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知识界开始了对中国道路的新探索。十月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俄国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更在于它使中国向它投去了惊异、好奇的目光。激发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界对它进行积极探索的兴趣。在此之前,中国知识界在探索中国的前途时,更多的是去考量中国是该走德国式的道路还是走法国式的道路,或者去尝试其他类型的道路,但从没有考虑过要走俄国式道路。十月革命成功后,中国知识界似乎找到了另外一条可供参考的途径。因此,知识界对于中国的前途更适合走那条路做了激烈的争论与探讨。对苏俄式道路的探讨,使知识界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苏俄的必要。于是知识界通过发表译著或关于旅俄的见闻等文章向国内大量地介绍了苏俄的政治、教育等情况。随着对苏俄认识的深化,国内知识界对苏俄政府的态度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转变。如果说在十月革命刚成功时,很多知识界人士认为苏俄只是一群过激派推翻原来政府后建立的国家的话,那么经过深入了解,知识界的大多数都认为苏俄政府是真正代表着劳苦工农利益的。对苏联的好评,在苏联对华的两次宣言发表后显著增加。因为苏俄能够放弃在华利益以试图获得中国的承认,这表明苏俄与以前的沙皇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苏俄此举,中国政府虽然持怀疑态度,但知识界认为是“为全人类图幸福的空前壮举”,并要求政府能够否认以前的沙皇政府,承认当前的苏俄政府,并表示愿意与苏俄人民一道反抗国际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影响。中俄两国政府最终建交。随着对苏俄认识的深入,知识界内部出现了两大派别“联俄派”和“仇俄派”。伴随着两国关系的进展,两派就苏联是敌是友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每一次争论实质上都会促进知识界对苏俄社会更深层次的了解。从十月革命爆发到中东路事件之间,是知识界对苏俄社会的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5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取向  15-27
  1.1 中国之前途:俄国乎?德国乎?  16-22
    1.1.1 走俄国人的路  16-19
    1.1.2 张君劢:走德国的路  19-22
  1.2 从‘以法为师’到‘以俄为师’  22-25
  1.3 简短的结论  25-27
第二章 知识界苏俄社会的介绍与认识及态度的转变  27-44
  2.1 知识界对苏俄社会的介绍与认识  28-36
    2.1.1 对苏维埃政权的介绍  29-32
    2.1.2 对苏俄教育的介绍  32-34
    2.1.3 对苏俄妇女儿童状况的介绍  34-36
  2.2 "过激派"到劳农政府的转变  36-43
  2.3 简短的结论  43-44
第三章 对华宣言和中苏建交与知识界的反应  44-55
  3.1 苏俄政府发布对华宣言及知识界的反应  44-50
    3.1.1 苏俄政府发布两次宣言  44-46
    3.1.2 社会各界对苏俄对华宣言的反应  46-50
  3.2 中苏建交及知识界的反应  50-53
  3.3 简短的结论  53-55
第四章 "联俄与仇俄"之争  55-68
  4.1 论战的背景  55-56
  4.2 苏俄是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56-60
  4.3 仇或友问题的讨论  60-66
  4.4 简短的结论  66-68
结语  68-70
参考文献  70-73
附录  73-74
后记  74-76

相似论文

  1. 论王蒙文学创作中的苏俄情结,I207.42
  2. 王蒙视野中的苏俄形象,I206.7
  3. 苏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61
  4. 1920年代中国人的苏俄认识研究,K258
  5. 包豪斯与苏维埃,TU-0
  6. 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成就,F091.92
  7. 阿拉伯共产主义运动初探,D18
  8. 俄国穆斯林与1917年革命,K512
  9. 从政治现代性的视角审视俄罗斯“白银时代”主体观的兴衰,D751.2
  10. 苏联伊朗关系演变研究(1917-1947),K15
  11. 知识界眼中的苏联(1937-1945),K265
  12. 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东北亚政策研究(1917-1922),D871.2
  13. 试论早期共产国际、俄共(布)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苏俄利益中心”倾向,D12
  14. 列宁党的领导思想研究,A821
  15. 关于“一国胜利”论的几个问题,D0-0
  16. 20世纪30、40年代开发西北大潮中的边疆教育,K29
  17.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之中日比较研究,K258
  18. 组织危机传播的策略应用,G206
  19. 1917—1921年苏俄政治体制的形成与演变,K512
  20. 20世纪前60年中国社会中的苏俄音乐文化,J609.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