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能量优化的张力结构几何非线性研究

作 者: 高冀峰
导 师: 王勇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工程力学
关键词: 张力结构 几何非线性 能量优化 牛顿迭代法 牛顿能量法
分类号: TU39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大跨度建筑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跨度更大、重量更轻、造价更低的结构更加受到设计师的青睐,而张力结构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广义的讲,张力结构包含了各种悬挂结构、张力集成体系和索膜结构。其共有的特点是结构较柔,需要对索杆施加预应力来提供结构的整体刚度。结构在预应力和外荷载作用下易出现较大的结构位移、转角,而材料仍处于小应变弹性阶段。需要对其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若从结构能量原理和虚位移原理的角度考虑,求得结构在荷载下的位移解,也就是在一系列可能位移下,找到一组位移使得结构及外荷载的总势能最小,而这组位移也就是结构的真实位移。本文基于能量原理推导出空间杆单元建立在变形后的平衡方程和应用于迭代求解的雅克比矩阵,即切线刚度矩阵。在推导切线刚度矩阵时没有进行任何的高阶量的舍去,所以,此刚度矩阵是精确的空间杆单元几何大变形切线刚度矩阵。本文依据能量原理推导出结构杆单元应变能和外荷载势能在给定位移搜索方向下关于搜索步长λ的函数,并建立了的结构总势能关于搜索步长λ的函数。将传统牛顿法与能量优化方法进行结合,在牛顿迭代法的搜索方向下增加了依据能量原理对步长λ进行寻优的计算,从而达到加快迭代收敛速度的效果。对于杆系结构,为区别于传统的“牛顿迭代法”,本文命名其为“牛顿能量法”。对于梁单元,因其单元刚度相对杆单元大很多,依然处于线弹性状态。本文对梁单元应用几何非线性分析时,应用U.L.法将梁单元平衡方程建立在变形后,运用拖动坐标系来去除单元结点的刚体运动效应。综合杆、梁单元编制了可对混合张力结构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的“牛顿迭代法”分析程序。依据上述思想,本文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牛顿能量法”和“牛顿迭代法”张力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程序,分别应用几何非线性较强的桁架结构、张弦穹顶结构、单向张弦梁和双向张弦梁结构模型对本文程序进行算例检验,并将结果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8
  1.1 张力结构的发展背景  9-11
  1.2 张力结构的分类与特点  11-13
  1.3 张力结构的工程介绍  13-15
  1.4 张力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6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16-18
第二章 张力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18-28
  2.1 结构非线性分析概述  18-19
  2.2 几何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19-22
    2.2.1 增量连续体力学的描述方法  19-20
    2.2.2 常用非线性求解方法概述  20-21
    2.2.3 牛顿迭代方法[33, 34]  21-22
  2.3 空间杆单元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  22-23
  2.4 空间梁单元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  23-27
    2.4.1 局部坐标系下梁单元刚度矩阵  23-24
    2.4.2 空间梁单元坐标转换矩阵  24-26
    2.4.3 采用拖动坐标系处理梁单元的大位移效应  26-27
  2.5 本章小结  27-28
第三章 能量原理在非线性研究中的应用  28-43
  3.1 能量原理概述  28-29
  3.2 杆单元变形后精确平衡方程和精确切线刚度矩阵推导  29-34
  3.3 采用索杆单元和梁单元的牛顿迭代法  34-36
  3.4 非线性问题的牛顿-能量混合迭代法  36-42
    3.4.1 杆单元应变能和外荷载势能函数  37-38
    3.4.2 最优步长计算  38-42
  3.5 本章小结  42-43
第四章 程序编制说明及算例验证  43-64
  4.1 杆单元预应力施加方法  43-44
  4.2 结构边界约束条件和铰结点自由度耦合的处理  44-46
  4.3 程序编制说明  46-47
  4.4 索杆模型算例  47-58
    4.4.1 算例1 平面双杆模型  47-49
    4.4.2 算例2 平面桁架模型  49-52
    4.4.3 算例3 星状空间桁架  52-55
    4.4.4 算例4 张弦穹顶模型  55-58
    4.4.5 桁架结构算例总结  58
  4.5 混合结构算例  58-62
    4.5.1 算例5 双向张弦梁  58-60
    4.5.2 算例6 大跨张弦梁  60-62
    4.5.3 混合结构算例总结  62
  4.6 本章小结  62-64
结论与展望  64-66
  1、本文的主要结论  64-65
  2、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65-66
参考文献  66-69
附录  69-7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1-72
致谢  72-73
附件  73

相似论文

  1. 基于粒子群算法求曲线/曲面间最小距离方法,O182
  2.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SMA)纤维驱动的复合材料箱型薄壁梁的非线性变形,TB33
  3. BFGS法降低OFDM系统PAPR的研究,TN919.3
  4. 基于能量优化的ZigBee关键技术的研究,TP212.9
  5. 基于空间邻域词袋模型的图像标注技术,TP391.41
  6. 求解多项式方程组的几种方法,O174.14
  7. 输电塔架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TM753
  8. 基于学习与交互的本征图像求解方法研究,TP391.41
  9. 基于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TP391.41
  10. 超大跨CFRP拉索斜拉桥力学性能分析,U448.27
  11. 奇异非对称代数Riccati方程的数值解法,O241.6
  12. 高层钢结构框架整体稳定性分析,TU391
  13. 大展弦比机翼的颤振分析,V215.34
  14. 湿热条件下具损伤压电层合结构的非线性静动力学分析,TB122
  15. 大跨度悬索桥主缆和主塔的计算分析,U448.25
  16.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风致响应分析,U441.3
  17. 降落伞气动变形分析,V244.216
  18. 深水柔性立管非线性静动力分析,P756.2
  19. 连续非对称耦合的Riccati方程,O241.6
  20. 袋式除尘器结构非线性分析优化研究与应用,X701.2
  21. 正交异性张拉膜结构非线性气动稳定性分析,TU31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结构 > 其他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