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中国传统人生观中不应被忽略的一个方面

作 者: 赫英红
导 师: 周和风
学 校: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独立人格 自由精神 传统人生观
分类号: B8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人格精神。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人生观的特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的现代人生观的塑造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传统人生观形成于家国同构的家族宗法的社会制度中,由于受当时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限制具有依附性和服从性的特征。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肉体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作为生命的独立个体,每个人无不想摆脱各种束缚,独立自由地生活,这是人之为人的应然。尽管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传统人生观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和服从性的特征,但不能因此否认中国传统人生观也曲折地、然而也是十分顽强地表达着个体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国传统人生观中的这一方面的内容是不应该被我们忽略的,它也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人生观中的重要理论资源。忽略了它,不仅对中国传统人生观的理解会有失偏颇,同时也会大大低估中国传统人生观的当代价值。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本性、人生态度、人生境界的论述中挖掘、梳理和阐发中国传统人生观中蕴含着的独立、自由精神。如果这一论题能引起更多的人思考和研究,那么无论从人生观的理论建设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人生观的塑造和构建都是有价值的。笔者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5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8-10
  二、研究现状  10-15
第一章 人的地位与人格独立  15-21
  一、"人为贵"思想对"天命论"的摒弃  15-17
  二、人为贵思想对人的卓越地位的强调  17-19
    (一) 人独立于天地、参天地之化育  17-19
    (二) 人独立于万物、贵于万物  19
  三、"人为贵"思想中蕴含着人格独立的内容  19-21
第二章 共同人性和个性自由  21-28
  一、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基本内容  21-24
    (一) 先秦时主要的人性论观点  21-22
    (二)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人性论观点  22-23
    (三) 隋唐时期主要的人性论观点  23-24
    (四) 宋元明清之际主要的人性论观点  24
  二、中国古代人性论中蕴含着人的独立、自由精神  24-28
    (一) 中国古代人性论蕴含着个体平等的思想  25-26
    (二) 中国古代人性论中蕴含着人的独立、自由精神  26-28
第三章 人生态度与个人修养  28-34
  一、洞达生死  28-29
  二、持节尚志  29-32
    (一) 不畏权势  30-31
    (二) 不为外物役  31
    (三) 不降其志  31-32
  三、自强不息  32-34
第四章 人生境界与个人追求  34-40
  一、人生境界——个人之人生所求  34-35
  二、个人所求的理想之境  35-40
    (一) 圣人之境  35-36
    (二) 真人之境  36-37
    (三) 佛之境  37-40
结束语  40-41
参考文献  41-44
致谢  44

相似论文

  1. 论王润华诗歌的美学追求,I207.25
  2. 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630.3
  3. 敦煌艺术再生的宗教意蕴研究,K870.6
  4. 沉落的艺术天缘,I207.42
  5. 通向成熟之路,I712.074
  6. 论《聊斋志异》的异类婚恋作品,I207.419
  7. 论庄子的自由观,B223.5
  8. 试论美国司法的社会控制机制,D971.2
  9. 对卢梭语言观的哲学反思,B565
  10. 中西自由观比较研究,D08
  11. 大学生独立人格培养问题研究,G641
  12. 论行政人格的历史类型,D035
  13. 本心与自由,B244.8
  14. 梁启超自由理论研究,B25
  15.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研究,D922.291.91
  16. 回归民间,I206.7
  17. 个案审判中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探讨,D912.29
  18. 单船公司的法律制度研究,D996.19
  19. 一人公司的立法研究,D912.29
  20. 论戴震的自由精神及其意义,F249.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人生观、人生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