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面口合谷收”在针刺治疗Bell\'s麻痹中的作用评价

作 者: 王维健
导 师: 李滋平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针刺 Bell’s面瘫 合谷穴 随机对照试验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以突发面部麻木,病侧面部肌肉松驰,纵缓不收,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现代医学将其归于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周围性面瘫是Bell’s麻痹(Bell’s palsy)。流行病学调查发现Bell’s麻痹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相对发病少;高发年龄为15-45岁,平均年龄40-44岁,小于15岁和大于60岁的患者少见;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略高于男性;左右两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此病对生命无碍,但有的患者因该病羞于出门,影响工作、交往,给患者带来极大苦恼;并有10%-25%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毁容性改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而中医治疗面瘫却具有悠久的历史,多部古典医籍都有对面瘫的论述治疗,其中面瘫的针灸治疗法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中医治疗面瘫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刺、灸法、熨法、外擦药物等为常用之法,近代又丰富了电针、穴位注射、综合疗法等多种针灸方法,疗效较好,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实践。研究目的运用随机对照单盲法,研究“面口合谷收”在针刺治疗Bell’s麻痹的指导性意义,并为“面口合谷收”这一经典歌诀提供临床依据。远期疗效、即时疗效研究方法选择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案进行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Bell’s面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两组均采用针刺方法作为基础治疗(阳白Yangba (GB 14)、四白Sibai (ST2)、颧髎Quanliao(SI 18)、颊车Jiache (ST6)、地仓Dicang (ST4)、翳风Yifeng (SJ17)),治疗组加针刺双侧合谷Hegu (LI 4),对照组加针刺双侧颈痛穴(Jingtong);并分别在纳入时,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结束时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和面部残疾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评价指标,并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提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患侧、年龄、病程等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得分基线相等(P>0.05)。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方面,各观察时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在不同时点的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个体间差异因素的不同干预方法差异和作为协变量的基线测量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随访期间的均较干预前下降,而治疗组的House-Brackmann分级低于对照组。故可推断治疗组(局部针刺加针刺双合谷组)在以House-Brackmann分级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的评价中疗效更佳。FDI得分方面,包括躯体功能FDIP评分的得分和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的得分两方面:在FDIP方面,各观察时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在不同时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个体间差异因素的不同干预方法差异和作为协变量的基线测量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随访期间均较干预前升高,两组间在各时点的FDIP评分不相同,故可推断治疗组(局部针刺加针刺双合谷组)在以FDIP评分作为测量指标的评价中疗效优于对照组;FDIS方面,各观察时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在不同时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个体间差异因素的不同干预方法差异和作为协变量的基线测量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干预后和随访期间的FDIS得分较干预前变化不大,故并不能推断治疗组(局部针刺加针刺双合谷组)在以FDIS评分作为测量指标的评价中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据House-Brackmann分级和FDIP评分结果,仍可推断两组间疗效存在差异。结论针刺疗法是治疗Bell’s面瘫是一种有效疗法,其有效性在疗程结束时是明确肯定的;局部取穴并针刺双合谷较单一局部取穴对治疗Bell’s麻痹效疗效更佳;针刺疗法治疗Bell’s面瘫是安全可靠的,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2-17
  1 祖国医学对BELL’S麻痹的认识  12-13
    1.1 中医病名  12
    1.2 中医病因病机  12
    1.3 中医治疗 #3治疗  12-13
  2 现代医学对BELL’S麻痹的认识  13-14
    2.1 Bell’s麻痹病因的研究及其进展  13-14
    2.2 Bell’s麻痹病理  14
  3 当前临床治疗BELL’S麻痹的方法  14-17
    3.1 西医学对Bell’s麻痹的治疗及相关研究  14
    3.2 针灸治疗对面瘫的治疗  14-17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7-34
  1 研究内容  17
  2 研究对象  17-18
    2.1 病例来源  17
    2.2 诊断标准  17-18
    2.3 病例纳入  18
  3 研究方法  18-23
    3.1 样本含量估计  18
    3.2 随机对照方法及盲法实施  18-19
    3.3 治疗方案  19
    3.4 观察方法及评价指标  19-21
    3.5 临床实施方案  21
    3.6 统计分析  21-22
    3.7 技术路线(如图二所示)  22-23
  4 观察结果与分析  23-29
    4.1 病例完成及脱落情况  23
    4.2 两组基线情况分析  23-24
    4.3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量表(基线)评分比较  24-25
    4.4 两组在干预前后组内评分比较  25-27
    4.5 干预结束各项疗效评价比较  27-28
    4.6 随访期间的各项疗效评价比较  28-29
    4.7 病例脱落情况  29
    4.8 不良反应观察  29
  5 讨论  29-34
    5.1 关于针刺治疗面瘫穴位的选择  29-30
    5.2 关于"面口合谷收"的相关研究及机理探讨  30-31
    5.3 关于量表的选择  31-32
    5.4 研究结果分析  32-33
    5.5 不足与展望  33-34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9
附录  39-45
  附录一:随机分配表  39-42
  附录二:疗效评价与预后评估界值的制定  42-43
  附录三:HOUSE-BRACKMANN面神经恢复评分标准  43-44
  附表四: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  44-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3.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4.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5.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6.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7.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8.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9.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10.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11. MMP-1和TIMP-1在末端病大鼠跟腱末端组织的表达及其针刺干预作用,R87
  12. 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TS176.5
  13.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系统评价,R782.6
  14. 兰尼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疗效的系统评价,R774.1
  15. 胃癌术中不同淋巴结清扫术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R735.2
  16. 可切除食管癌术前辅助治疗的疗效: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R735.1
  17.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系统评价,R743.3
  18. 固定平台型和旋转平台型假体TKA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687.4
  19. 利伐沙班比较伊诺肝素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Meta分析,R687
  20. 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系统评价,R687.3
  21. 慢性内脏痛敏及针刺缓解内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