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作 者: 杨柳
导 师: 王艳君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基础
关键词: 康复体位 高压氧 脑梗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血清SOD活性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从而降低脑梗塞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1、150例脑梗塞患者均来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针灸科(脑血管病科)和石家庄市中心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的住院病人。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治疗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每组各50例。A组为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B组为头针结合康复体位,C组为头针结合高压氧。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个人史、家族史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所有患者均接受药物常规治疗的同时,A组再给予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治疗,B组给予头针结合康复体位治疗,C组给予头针结合高压氧治疗。A、B、C三组头针选穴均采用《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健侧顶颞前斜线、健侧顶颞后斜线,百会穴,双侧风池穴。A、B两组患者入院后指导其卧床时保持符合康复学理论正常模式的康复体位摆放,采用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坐位的体位。A、C两组患者在头针治疗结束后进入高压氧舱治疗。以上三组均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3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并进行总有效率的比较。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治疗前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A组评分低于B、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于减少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效。A组神经功能改善最为明显,并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的治疗对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效果最好。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治疗前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B、C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效。据统计学显示,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的治疗效果最好。3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治疗前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SOD活性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高于与B、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B、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病人血清SOD活性均有效。经统计学分析,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的治疗效果最好。4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确切疗效,A组(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疗效最好(93.7%),优于B组(头针结合康复体位)(85.1%)、C组(头针结合高压氧)(82.6%),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说明三种综合疗法中以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组疗法的治疗效果最好。5安全性观测结果在临床试验中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见异常。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透等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1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清SOD活性和总有效率为评价指标观察脑梗塞的三种治疗方法,结果表明: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用于治疗早期脑梗塞效果最好。2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及高压氧、头针结合康复体位、头针结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早期脑梗塞方面均是安全有效的。3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的观念,在头针下给予康复体位指导及高压氧治疗,为治疗脑梗塞提供综合有效治疗方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1
前言  11-12
材料与方法  12-16
结果  16-18
附图  18-20
附表  20-22
讨论  22-27
结论  27-28
参考文献  28-30
综述 针刺治疗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30-35
  参考文献  33-35
致谢  35-36
个人简历  36

相似论文

  1. 脑梗塞血瘀证的肽组学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R277.7
  2. 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的影响,R651.2
  3. 槟榔碱及高压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α-SMA影响的初步研究,R780.2
  4. 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减轻作用及机制研究,R743.34
  5. 脑梗塞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R743.3
  6. PI3K抑制剂LY294002逆转卵巢癌细胞紫杉醇化疗耐药以及对纺锤体检测点蛋白Mad2表达的影响,R737.31
  7. 缺血性脑卒中的OCSP分型与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之间相关性研究,R743.3
  8.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HCY和FIB含量的影响,R285.5
  9.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UA和CRP含量的影响,R285.5
  10. 通络活血颗粒治疗痰血瘀阻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R277.7
  11. 定颤颗粒治疗腔梗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R277.7
  12. 创伤性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R651.15
  13. 高压氧舱治疗对眼眶损伤患者视神经影响的有限元模拟研究,R779.1
  14. 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尤瑞克林对永久性脑梗塞大鼠脑血流的影响,R743.3
  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R651.2
  16. 高压氧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影响的研究,R576
  17. 影响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分析,R54
  18.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t-PA和PAI-1含量的影响,R285.5
  19. 急性脑梗塞3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管理的效果评价,R743.3
  20. 超急性期脑梗塞1.5T磁共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R445.2
  2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急性脑梗塞中的意义,R743.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