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太阳能—空气源双源一体式热泵系统研究

作 者: 卜其辉
导 师: 秦红
学 校: 广东工业大学
专 业: 热能工程
关键词: 太阳能-空气能 双源 一体式 性能 FLUENT仿真模拟
分类号: TK0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太阳能—空气能双源一体式高效热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集热蒸发器是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最关键的设备,其性能和造价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和经济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课题研究的高效集热蒸发器要能同时高效吸收太阳能和空气能,但单独吸收太阳能和单独空气能时集热器的最优结构参数有所不同,对于吸收空气能,要求增强对流换热,减少空气流动阻力;对于吸收太阳能,要求翅片能较好得面向太阳,减少太阳入射角的同时增加太阳直射面积。本文首先通过计算机进行理论模拟研究。模拟出集热蒸发器最优结构参数和在各种结构参数下的太阳直射辐射量及总辐射量,并与平板、普通空气源热泵蒸发器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接受太阳能辐射进行了对比分析,本高效集热蒸发器对太阳能的吸收要比普通空气源热泵集热蒸发器多25%-35%,比平板式集热器略高7.3%。其次通过FLUENT对高效集热器的结构对空气流动的影响进行仿真模拟,通过调整翅片的形状、角度和间距等结构参数,使得空气与吸热板充分接触,同时促进气流流动,减少流动阻力,提高对流换热能力的同时提高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比较集热蒸发器的热量收益比例,得出集热器的最优结构参数,形成完整优化设计方法。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样机的试制,并进行了室内和室外实验。室内实验主要模拟在不同的工况下双源一体式热泵系统和KRS-150L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性能比较,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不同风速下双源一体式高效集热器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另外,本文在室外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对双源一体式热泵系统和KRS-150L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本双源一体式高效热泵热水系统不但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能,还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能量,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其COP大约在2.7—5.0之间,优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2.7-4.5。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7-14
第一章 绪论  14-21
  1.1 太阳能能源利用背景  14-15
  1.2 国内外太阳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水平  15-18
  1.3 本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8-19
  1.4 项目的产业化前景分析  19-21
第二章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  21-26
  2.1 太阳能热泵系统简介  21-22
  2.2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工作原理  22-23
  2.3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23-25
  2.4 本章小结  25-26
第三章 高效集热器结构模型的提出以及传热理论  26-45
  3.1 高效集热器的物理模型  26-27
  3.2 高效集热蒸发器传热理论计算  27-33
    3.2.1 太阳能吸收量  27-29
    3.2.2 空气能吸收量  29-32
    3.2.3 太阳能-空气能双源模式传热方程  32-33
  3.3 空气能面积复核  33-39
    3.3.1 高效集热蒸发器尺寸的确定  34-35
    3.3.2 高效集热蒸发器面积复核计算  35-39
  3.4 太阳能吸收的对比分析  39-45
    3.4.1 与普通空气能热泵蒸发器对比  39-42
    3.4.2 与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对比  42-44
    3.4.3 本章小结  44-45
第四章 高效集热器结构对空气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  45-65
  4.1 引言  45-46
  4.2 研究对象及数学模型  46-51
    4.2.1 研究对象  46-47
    4.2.2 数学模型  47-49
    4.2.3 网格的划分  49-51
  4.3 数值模拟计算  51-55
    4.3.1 设置求解器  51-52
    4.3.2 设置流体材料属性  52-53
    4.3.3 设置边界条件  53-55
  4.4 计算结果分析  55-64
    4.4.1 不同风速下翅片管换热过程分析  55-60
    4.4.2 不同温度下翅片管换热过程分析  60-61
    4.4.3 不同倾角下翅片管换热过程分析  61-64
  4.5 本章小结  64-65
第五章 太阳能-空气能双源一体式高效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65-93
  5.1 实验装置的搭建及其工作原理  65-68
    5.1.1 实验台的搭建  65-66
    5.1.2 实验装置搭建的工艺过程  66-67
    5.1.3 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67-68
  5.2 实验内容及方法  68-76
    5.2.1 实验内容  68-70
    5.2.2 实验原理  70-74
    5.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74-76
  5.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76-91
    5.3.1 室内实验  76-85
    5.3.2 室外实验  85-91
  5.4 本章小结  91-93
结论与展望  93-95
  结论  93
  展望  93-95
参考文献  95-9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99-101
致谢  101

相似论文

  1.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TQ174.1
  2.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3. 基于酚醛树脂活性炭的制备及负载TiO2吸附—光催化性能,TQ424.19
  4.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5. TZ3Y20A-SrSO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TB332
  6.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7.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8.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9. Mg-Zn-Y-Zr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TG146.22
  10. 纳米稀土硬质合金YG11R的成分与工艺优化及磨损研究,TG135.5
  11.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12. 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及用于飞机拦阻的仿真研究,TH137.331
  13. 变轴向间隙对采用直、弯静叶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TH45
  14.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15.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16. 空心阴极特性及对霍尔推力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V439.2
  17.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18. 低轨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硬件实现,TN927.23
  19. PXI高性能数字I/O模块研制,TP274
  20. 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与表征,O631.3
  21.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一般性问题 > 能源 > 能源综合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