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脑联合后程局部推量放射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观察

作 者: 陈志勇
导 师: 董丽华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全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分类号: R739.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全脑联合后程局部推量放射治疗以及单纯病灶局部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在近期疗效、症状体征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的作用,为寻求更佳合理、有效的脑转移瘤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36例颅内病灶未经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将其分为全脑放射治疗组、全脑联合后程局部推量放射治疗组和单纯病灶局部放射治疗组。全脑放射治疗组(A组):行全脑放射治疗,采用水平野双侧对穿照射(40-50Gy/20-25次/4-5周,每天1次,每周5次);全脑放射治疗结束后,进入评估阶段。全脑联合后程局部推量放射治疗组(B组):在全脑放射治疗(30-40Gy/15-20次/3-4周,每天1次,每周5次)后根据颅内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及原发病变组织学类型不同选择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推量照射(18-30Gy/9-15次/2-3周,每天1次,每周5次)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推量照射(18~30Gy,分次量6~8Gy/次,分3~5次完成);单纯病灶局部放射治疗组(C组):根据颅内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及原发病变组织学类型不同选择三维适形放射治疗(50-60Gy/25-30次/5-6周,每天1次,每周5次)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2-56Gy/ 6-8Gy/ 6-8次周)。完成治疗1个月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价颅内病灶的疾病缓解率(PR+CR)及近期疾病控制率(PR+CR+S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近期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归纳、总结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近期颅内病灶缓解率(CR+PR):A组27.3%(3/11),B组69.2%(9/13),C组75.0%(9/12)。经Fisher检验分析,A组与B组,A组与C组不同治疗方式的近期颅内病灶缓解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B组和C组有明显优于A组的趋势。B组与C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近期颅内病灶缓解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故二者在近期颅内病灶缓解率方面相近。(2)局部控制率(CR+PR+SD):A组54.4%(6/11),B组92.3%(12/13),C组91.7%(11/12),经Fisher检验分析,A组与B组,A组与C组不同治疗方式的局部控制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B组和C组有明显优于A组的趋势。B组与C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疾病控制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故二者在疾病控制率方面相近。(3)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A组36.4%(4/11),B组76.9%(10/13),C组83.3%(10/12)。不同治疗方式症状、体征改善方面:A组54.4%(6/11),B组92.3%(12/13),C组91.7%(11/12)。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B组和C组有明显优于A组的趋势。B组与C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同单纯全脑放射治疗相比较,全脑联合后程局部推量治疗脑转移瘤或单纯病灶局部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各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同A组相比较,B组和C组是安全的,未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并完成治疗。同时研究结果提示C组同A组及B组相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单纯病灶局部放射治疗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最后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脑联合后程局部推量放射治疗和单纯病灶局部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其近期颅内病灶缓解率(CR+PR)及局部控制率(CR+PR+SD)明显优于单纯全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并完成治疗。单纯病灶局部放射治疗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对于最佳的分割方式和总剂量制定等问题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全文目录


提要  4-6
中文摘要  6-10
Abstract  10-16
第1章 引言  16-18
第2章 综述脑转移瘤综合治疗  18-25
  2.1 对症治疗  18-19
  2.2 全脑放射治疗  19-20
  2.3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20-21
  2.4 手术治疗  21-22
  2.5 化疗  22-23
  2.6 靶向治疗  23-24
  2.7 总结  24-25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25-29
  3.1 研究对象  25
  3.2 试验设计、分组及治疗方法  25-27
    3.2.1 试验设计、分组  25
    3.2.2 治疗方法  25-27
  3.3 评价指标  27-28
    3.3.1 临床有效性评价指标  27-28
    3.3.2 临床安全性评价指标  28
  3.4 统计方法  28-29
第4章 结果  29-32
  4.1 临床有效性评价指标  29-30
    4.1.1 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  29
    4.1.2 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  29-30
    4.1.3 颅内病灶疾病近期控制率和缓解率  30
  4.2 临床安全性评价指标  30-32
    4.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0-32
第5章 讨论  32-35
  5.1 临床有效性评价  33-34
  5.2 临床安全性评价  34
  5.3 总结  34-35
第6章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2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2-43
致谢  43

相似论文

  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R739.4
  2. 肺癌大体肿瘤靶区勾画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影响的研究,R734.2
  3. 人肝癌细胞BEL-7402非常规照射模式生物效应探讨,R735.7
  4.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系统评价,R739.4
  5. 微型多叶光栅剂量学特性的研究,R739.4
  6. 脑转移瘤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的观察,R734.2
  7. 中药“路通菖蒲汤”联合司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R739.4
  8. 钴60多野适形放射治疗胸腹部实体瘤临床研究,R730.55
  9. 三维适形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R735.1
  10. 扩散张量成像对脑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R739.4
  11. 核医学显像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R734.2
  1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成人难治血管畸形疗效分析(附20例报告),R543
  13. 放射外科治疗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病理、超微结构对比研究,R739.4
  14.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R739.4
  1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R734.2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初探,R739.7
  17. 局部残存与复发鼻咽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R739.63
  18. MR影像学对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后评估,R739.4
  19. 脑胶质瘤术后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R739.4
  20.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R73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神经系肿瘤 > 颅内肿瘤及脑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