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数字化环境与新世纪文学

作 者: 吕晓春
导 师: 何志钧
学 校: 鲁东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数字化语境 创作主体 接受主体 文本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代社会中,一个由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通讯等交织成的数字化语境逐步形成。数字化语境不仅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之纸质媒介更为广大更为自由的空间,而且促成了新世纪文学令人瞠目的革命性变化,从作者构成、读者心态、文本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影响着文学。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市场化经济逐步形成,社会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文化制度、审美风尚的重大改变,从而使新世纪文学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与此同时,作家自身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自觉不自觉地在观察方式、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及言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80后”作家群体的出现、作家明星化等问题备受关注,作家群体的社会意识、自我定位、价值取向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文学作品不论是在存在形式、语言程式还是在文类风格、文本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作品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文本,而是逐步显示出开放性,动态的电子文本出现,超文本及多媒体文本广泛使用,人类进入到“全媒体时代”。同时,新世纪文学的文学类型得到进一步扩展,出现了与新媒介相适应的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短信文学等,尤其是玄幻文学、穿越小说等的出现,给新世纪文学注入了新动力。世界、作家、作品的诸种变化,造就了崭新的文学接受者。数字化语境中,读者的接受方式、接受心理与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趋向于读屏,放弃精读选择泛读甚至是浏览;新时代的读者具有渴求新知、猎奇探究、彰显个性、跟风从众、平等参与、创新心理、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权,既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阅读对象,又可以自由的进行阅读对象的解构与重构,“接龙小说”、“互动小说”大量出现,博客文化更加繁荣。另外,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也发生了变化:审美想象力弱化,颠覆神圣,理想虚无,削平深度,逐步走向媚俗与娱乐化。数字化语境与新世纪文学的出现息息相关。新世纪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表明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崭新的文学气象的出现。数字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变迁,不仅成为了文学写作无法规避的实践问题,也是文学研究需要严肃面对、深刻关切的理论问题。把新世纪文学作为一个整体问题纳入到数字化语境下进行考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绪论  11-15
  一、课题现状分析  11-13
  二、本论文研究方法及主要框架  13-15
第一章 文学语境的变迁  15-23
  第一节 媒介环境的变化  15-17
    一、口语媒介阶段  15-16
    二、纸质媒介阶段  16
    三、电子媒介阶段  16-17
  第二节 媒介改变了文学的存在环境  17-20
    一、网络改变了人的存在状态  18-19
    二、网络使人和世界的审美聚焦不断调整  19
    三、文学栖身于多元、互动的交往平台  19-20
  第三节“虚拟现实”与“超现实”  20-23
第二章 文学创作主体的变化  23-33
  第一节 作家构成、身份及地位的变化  23-27
    一、作家身份的衰落  23-24
    二、作家身份的异化  24-25
    三、作家身份的裂变  25-26
    四、作家身份的误读和遮蔽  26-27
  第二节 作家传媒化  27-29
  第三节 作家观察方式、感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言说方式的变化  29-31
  第四节 写作主体的价值重构  31-33
第三章 文学文本的变化  33-53
  第一节 存在方式的变迁  33-37
    一、物质载体与书写方式的变化  33-35
    二、呈现状态新变  35-37
  第二节 语言式微,图像先行  37-41
  第三节 言说方式的变化、文类风格的变化  41-47
    一、文学样式多元化和主题边缘化  41-43
    二、文学作品体裁的短小精悍化  43
    三、语言的简明性、诙谐性及形象性  43-45
    四、表现手段的多样性  45-47
  第四节 新型文本形态——超文本  47-53
    一、对传统文学中作者与读者关系的修正  48-50
    二、超文本对文学经典性的挑战  50-53
第四章 文学接受主体的变化  53-63
  第一节 文学阅读趋势  54-57
    一、多元化阅读趋势  54-55
    二、快餐式阅读方式  55-56
    三、互动性阅读  56-57
  第二节 文学阅读心理与动机  57-59
  第三节 受众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变化  59-63
结语  63-64
参考文献  64-69
致谢  69-7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情况  70

相似论文

  1. 说话人识别中不同语音编码影响的补偿方法,TN912.34
  2. 基于逻辑表示与推理的阅读理解答案抽取,TP391.1
  3. 隐式用户兴趣挖掘的研究与实现,TP311.13
  4.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5.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6. 生物医学领域检索系统查询扩展技术研究,TP391.3
  7.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G633.3
  8. 钱理群文本解读特点初探,G633.3
  9. 基于HTTP的智能家居网络改进方案,TP273.5
  10. 对《圣诞颂歌》的新历史主义解读,I561.074
  11. 演化聚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TP311.13
  12. 基于数据分布特征的文本分类研究,TP391.1
  13. 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研究,H319
  14.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G633.3
  15. 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科学过程的科学史内容分析,G633.7
  1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G633.3
  17. 基于本体的食品投诉文档文本聚类研究,TP391.1
  18. 基于博客搜索的博文情感倾向性分析技术的研究,TP391.1
  19. 面向文本分类的改进K近邻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TP391.1
  20. 基于Web搜索和网页结构分析的IT相关主题新闻抓取研究,TP393.092
  21. 论菲茨杰拉德最后三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