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欧阳修词中的女性形象

作 者: 白银银
导 师: 陈元锋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欧阳修词 贵族女性 民间女子 歌妓舞女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坛领袖,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开创了宋代文学的新体制、新格调。但是欧阳修在宋初的词坛上,仍然不失为大家,他是北宋第一代词人,在北宋的词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欧阳修的词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然而由于欧阳修词的成就低于诗文的成就,所以人们对欧阳修词的研究也明显弱于对他的诗文的研究。目前对于欧阳修词的研究多限于对欧阳修词作个别篇章的赏析、某种风格的探讨或者和其他名家的比较。笔者注意到欧阳修的词作中有半数以上的作品是用来描述男女相思的,而这些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并且这些女性形象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鉴于此,笔者试图对欧阳修笔下的女性形象做一个系统的探讨,了解欧阳修成功创作各类女性形象的原因。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前言:介绍欧阳修词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论述角度。第一章:论述欧阳修笔下的雍容华贵的贵族女性形象。笔者从三个角度来论述,即贵族女子高贵优雅的外貌、不怨不怒的性格;欧阳修深入内心的刻画描摹手法;欧阳修这部分词出现这样的特点与其高雅的审美趣味,词学大家冯延巳、晏殊对他的影响和作为一代文学宗师在词的诗化、雅化的过程中所作的有意和无意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第二章:论述清新明快的民间女子形象。本章也包括三个部分,即民间女子明媚动人的外表,大胆泼辣的性格;欧阳修通过她们的嬉笑怒骂展示了了她们的精神世界;欧阳修具有独特的成长、仕宦环境,复杂的婚姻爱情经历,这些特点和词柔媚、言私、重情的文化定位结合起来,是欧阳修能够把这些女子描摹备至、呼之欲出的主要原因。第三章:论述烟视媚行的歌妓舞女。第一部分叙述歌妓舞女卓越的才华和她们亦真亦假的爱情。第二部分阐述欧阳修对这些女子从外貌到内心的多方描摹,成功展现了形神兼善的风尘女子形象。第三部分说明宋代愈加繁荣的歌妓制度、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的享乐风气、花间词派影响的余绪以及欧阳修的多重人格是她们出现在欧阳修词里的主要原因。结语:宋代特殊的时代风貌、词本身惯于言情的文化品位、欧阳修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个性是欧词中满园芬芳的原因。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一、引言  9-11
第一章 雍容华贵的贵族女性  11-24
  第一节 高贵优雅的外貌,不怨不怒的性格  11-12
  第二节 深入内心的刻画描摹  12-15
  第三节 欧阳修成功写作此类女性的原因  15-24
    (一) 欧阳修高雅的审美追求  15-18
    (二) 中国传统的“男子作闺音”的文化心态  18-21
    (三) 词的诗化、雅化的过程  21-24
第二章 清新明快的平民女子  24-34
  第一节 清新动人的外表、泼辣大胆的性格  24-25
  第二节 嬉笑怒骂形诸于外  25-28
  第三节 欧阳修成功写作此类女性的原因  28-34
    (一) 欧阳修独特的出生、成长、仕宦环境  28-29
    (二) 独特的家庭、婚姻生活  29-31
    (三) 词本身所有的言私、言情的文化定位  31-34
第三章 烟视媚行的歌妓舞女  34-50
  第一节 出众的才貌、亦真亦假的爱情  34-36
  第二节 多方描摹,形神兼善  36-38
  第三节 欧阳修成功写作此类女性的原因  38-50
    (一) 歌妓制度本身对欧阳修创作的影响  38-42
    (二) 花间词艺术风格对欧阳修的影响  42-44
    (三) 宋代文化的享乐性  44-47
    (四) 欧阳修本身亦具有多重人格  47-50
结语  50-51
注释  51-52
参考文献  52-5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4-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辽金贵族女性社会地位比较研究,K246.1
  2. 近世欧阳修词研究史论,I207.23
  3. 欧阳修词研究,I207.23
  4. 婚姻中女性所处的地位,C913.1
  5. 欧阳修词的认知转喻分析,H15
  6. 《春秋三传》中贵族女性形象研究,I206.2
  7.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贵族女性研究,K561
  8. 李杜诗歌女性题材研究,I207.22
  9. 春秋时期政治婚姻下的女性研究,K225
  10. 《左传》贵族女性问题初探,I207.5
  11. 论欧阳修的词,I207.23
  12. 从敦煌词牌的流传论词之别体,I207.23
  13. 柳永词的“世俗化”表现及其成因,I207.23
  14. 民国女词人丁宁及其《还轩词》,I207.23
  15. 诗乃心声,性情中事,I207.23
  16. 宋代女红词研究,I207.23
  17. 从宋词看宋代文人夜生活,I207.23
  18. 梅溪词研究,I207.23
  19. 遗山词研究三题,I207.23
  20. 南宋词社研究,I207.23
  21. 接受视野中的黄庭坚词研究,I207.2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