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活化凝血时间和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作 者: 赵香梅
导 师: 高传玉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心血管内科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 血小板聚集率 活化凝血时间 抗凝血酶Ⅲ
分类号: R5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和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粥样硬化的斑块破溃、出血,诱发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继而血栓形成的过程。ACS患者体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表现为明显的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 PTS)或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系统亢进。因此,强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是ACS治疗的基础,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高危患者,有效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可防止支架后急性血栓等事件的发生。新型抗血小板药物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发挥强效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等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替罗非班对凝血系统如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有无明显影响,活化凝血时间有何改变,既往研究相对较少,且报道不一。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PCI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ssion ratio, PAR)、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和血浆ATⅢ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高危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抗凝系统的改变和替罗非班对这一改变有无影响,进而评价其疗效并指导临床用药。对象与方法选择经危险分层为高危并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5-70岁,平均(60.6±8.5)岁;未应用替罗非班的对照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42-72岁,平均(58.9±8.3)岁;分别于PCI术前、术后12、36、48小时测定PAR、ACT和ATⅢ水平,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探讨替罗非班对其有无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管病变及置入支架特征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均>0.05)。2.两组患者PAR变化趋势及比较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PAR变化明显,组间、不同时点、组间·不同时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罗非班组患者PCI术后12h和术后36h PAR较PCI术前明显降低(4.15±5.61 vs 37.87±20.13,9.57±7.66 vs 37.87±20.13,P均<0.05),停用替罗非班后12小时即PCI术后48h迅速恢复基线水平。对照组PCI术后12h、36h及48h PAR与PCI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AR比较:PCI术前及PCI术后48h两组PAR无明显差别(P>0.05);PCI术后12h及术后36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15±5.61 vs 41.69±18.90%,9.57±7.66 vs 39.54±2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两组患者ACT比较:两组间处理效应(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比较无差异(F=0.569,P>0.05),两组内重复测量不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59,P<0.05),组间·不同时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67,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12h、36h及48h ACT较PCI术前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两组患者血浆ATⅢ变化情况:两组间处理效应(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比较无差异(F=0.816,P>0.05),两组内重复测量不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04, P<0.05),组间·不同时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8,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12h、36h及48h血浆ATⅢ水平较术前降低(P均<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48h血浆ATⅢ水平较术后12h及36h升高(166±69 vs 144±58 mg/L,166±69 vs 132±56mg/L,P均<0.05),但仍明显低于PCI术前水平(166±69 vs 238±65 mg/L,P<0.05)。5.两组患者ACT值与ATⅢ水平相关性分析:两组患者PCI术后12h、36h、48hACT值与同一时间ATⅢ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替罗非班组相关指标分别为r=0.889,p<0.01;r=0.812,P<0.01;r=0.690,P<0.01。对照组PCI术后12h、36h、48h ACT值与同一时间ATⅢ水平相关指标分别为r=0.793,p<0.01;r=0.855,P<0.01:r=0.742,P<0.01。结论1.高危ACS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能达到强效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2.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ATⅢ水平明显下降,肝素类药物抗凝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容易合并血栓并发症。3.替罗非班的应用可加强抗血小板作用,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而对ATⅢ水平及ACT无明显直接影响。4.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加强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对血栓形成患者,应考虑到ATⅢ减少或缺乏引起的继发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对此类患者及早补充ATⅢ制剂或应用不依赖ATⅢ的直接抗凝血酶抑制剂或许能有效发挥防止急性血栓形成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4
论文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血小板聚集率活化凝血时间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14-39
  引言  14-16
  对象与方法  16-24
  结果  24-30
  讨论  30-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9
综述部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和抗栓治疗进展  39-58
  参考文献  54-58
附录部分  58-60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58-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3.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4. 酸溶液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R318.08
  5.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G623.2
  6.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7.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腔内治疗的临床研究,R654.3
  8. 平阳霉素胸膜固定术对恶性胸腔积液中凝血—抗凝活性的影响,R730.5
  9.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大鼠成骨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R318.08
  10.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强化抗血小板对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R541.4
  11. 应用脂肪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和壳聚糖支架材料共同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实验研究,R329
  12. 冠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R542.22
  13. 同种异体去细胞外周神经支架与细胞外ATP诱导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R651.3
  14. 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ACECM)取向支架修复羊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687.4
  15. 异种去抗原松质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R318.08
  16. 基于丝素蛋白/琼脂糖复合支架材料的骨组织工程应用研究,R318.08
  17. 30MN液压支架试验台结构及分析,TD355.4
  18. 多孔丝素蛋白支架修复兔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318.08
  19. 孔隙结构可控的三维多孔细胞支架研制,R318.08
  20.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随访研究,R541.4
  21. 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疗效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R54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