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发愤著书”说源流探析及文学理论意义

作 者: 韦俊梅
导 师: 魏久尧;孙鸿亮
学 校: 延安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著书说 源流 文学理论意义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愤著书”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在孔子的“诗可以怨”和屈原的“发愤以抒情”的基础上由司马迁系统提出。在司马迁看来,历史上伟大的作家的作品的产生都是由于作者“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当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时,因此借著述来抒发他的“愤懑”不平和实现他的人生理想让生命力放出更加绚丽的火花。从而产生了“不朽”的文学作品来激励后人奋进。司马迁之后,刘勰、钟嵘、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归庄等进一步发展“发愤著书”说。刘勰提出的“蓄愤”说,强调情与文、真与美的联系,钟嵘《诗品》重视抒写怨愤的诗篇;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主张“以刺为主”,并在《序洛诗》中提出“古今诗歌以愤忧怨伤”为主说;韩愈提出“不平则鸣”,又在《荆潭唱和时序》中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认为“羁旅草野”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而王公贵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此外,如柳宗元的“感激愤悱”说、宋代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陆游的“愤郁中不平”说、清代归庄的“两不幸”说、刘鹗的“哭泣”说等,都赋予“发愤著书”说新的内容。“发愤著书”说的文学理论意义在于:一是“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之间的关系。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验成就了伟大的作品。这种现象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二是“发愤著书”说表现了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写作是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对于作家来说,特别是对于“愤情”而言,写作是最好的发泄方式。三是“发愤著书”说强调了作家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中国知识分子“发愤著书”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著书”来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四是“发愤著书”说明确了艺术生命力——真实感的源泉。“愤情”如其本然地揭示着艺术家所容受的现实世界与性命大体的现实关系,真实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作者的价值观生存观。是艺术作品获得“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基础,艺术生命力不朽的源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引言  6-7
一、“发愤著书”说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7-10
二、“发愤著书”说之源  10-13
  (一) 《周易》中的“忧患意识”  10-11
  (二) 《诗经》中的“怨刺诗”  11
  (三) 孔子的“诗可以怨”说  11-12
  (四) 屈原的“发愤以抒情”  12-13
三、“发愤著书”说之流  13-19
  (一) 刘勰的“蓄愤”说与钟嵘的“怨愤”说  13-15
  (二) 白居易的“感时发愤”和韩愈的“不平则鸣”  15-16
  (三) 柳宗元的“感激愤悱”说和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  16-17
  (四) 从陆游“发愤著诗”到李贽“发愤说”等等  17-19
四、“发愤著书”说的文学理论意义  19-31
  (一) “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之间的关系  19-21
  (二) “发愤著书”说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  21-24
  (三) “发愤著书”说强调了作家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4-27
  (四) “发愤著书”说明确了艺术生命力——真实感的源泉  27-31
结束语  31-33
注释  33-35
参考文献  35-37
后记  37-38

相似论文

  1. 论司马迁的孝道与《史记》孝文化,I206.2
  2. 司马迁司马光政治思想之异同,D092
  3. 黄庭坚草书生成与源流考论,J292.1
  4. “奇”:司马迁的艺术追求,I206.2
  5. 司马迁地域审美观研究,I206.2
  6. 司马迁的旅游活动及旅游思想的初步研究,F590
  7. 从《项羽本纪》看司马迁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I206.2
  8. 《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K234
  9. 司马迁、董仲舒音乐思想的对比研究,J601
  10.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I206.2
  11. 《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I206.2
  12. 论汉武帝对外征伐与司马迁思想立场的转变,K234.1
  13. 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K092.6
  14. 司马迁政治思想探究,K234.1
  15. 论司马迁笔下西汉前期功臣人物及其命运,I207.5
  16. 《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I206.2
  17. 《史记》中悲剧士人的形象意义,I206.2
  18. 《史记》人物的阳刚美与阴柔美,I207.5
  19. 从《史记》征引史料看司马迁的文献整理思想,I206.2
  20. 道家认知疗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R74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