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看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中的人物

作 者: 陆明芳
导 师: 李亚白
学 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托尔斯泰 人格结构理论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初,弗洛伊德成为西方思想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尤其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意义。这是一种关于人格结构及其内部冲突的学说,其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文坛最杰出的代表,杰作如林。他的作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俄国历史时代的巨大画面,还为我们展示了他精神探索的一生。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过程,是他人性剖析的过程,也是他人格结构发展的历程,这种人性剖析和人格结构发展历程既体现在托尔斯泰作品中富有自传色彩的一系列主人公身上,也体现在他的“心灵辩证法”上,同时,在他作品中的人物身上也得到了具体体现。本文将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析托尔斯泰本人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及其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中人物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来展示弗洛伊德和托尔斯泰在剖析人性和洞悉人类心理世界方面的相似相同。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新意所在。第二部分阐述了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过程。第三部分从“心灵辩证法”和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两方面具体阐释托尔斯泰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分析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中人物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第五部分为结语,两位伟大的人物以其敏锐的目光和深邃的思想,在学术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至今令人折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1
  (一)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8-9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9-11
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  11-20
  (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1-13
    1. 本我、自我、超我  11-12
    2.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  12-13
  (二) 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  13-20
二、托尔斯泰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及其具体体现  20-29
  (一) “心灵辩证法”的变迁  20-24
    1. 心灵辩证法  20-21
    2. 早期的心灵辩证法  21-22
    3. 晚期的心灵辩证法  22-24
  (二) 托尔斯泰系列  24-29
    1. 自传性人物与贵族阶级、上流社会关系的发展轨迹  25-27
    2. 自传性人物与平民的关系演变  27-29
三、人物分析  29-46
  (一) 《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和皮埃尔  29-31
    1. 安德烈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  29-30
    2. 皮埃尔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  30-31
  (二)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渥伦斯基和卡列宁  31-37
    1. 安娜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  31-33
    2. 渥伦斯基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  33-35
    3. 卡列宁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  35-37
  (三)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  37-46
    1. 聂赫留朵夫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  38-41
    2. 玛斯洛娃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  41-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8
致谢  48

相似论文

  1. 翻译研究的心理学视域,H059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I206.09
  3. 论“写作疗法”的心理机制与功能,I0-05
  4. 冰山孕育的奇葩,I712
  5. A Psychological Reading of Tennesee Williams and His Three Women Characters,I712
  6. 英雄人物平民化,I207.42
  7. 吉本芭娜娜《白河夜船》之精神分析解读,I313
  8. 混乱思潮中的精神再生,I712
  9. 性意识与影像研究,J02
  10. 《苦难历程》中的家园母题,I512
  11. 行走在“光明”与“阴影”的世界中,I512.074
  12. 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观,I512.074
  13. 一个自恋者—《人性的污点》中科曼·希尔克的心理探析,H315.9
  14. 济慈的诗歌创作与自我疗伤,I561
  15. 自我的抉择—试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权力与荣耀》中威士忌神父的人物形象,I561.074
  16. 机器时代下的“畸人”,I712
  17. 谈歌创作论,I207.42
  18. 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法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I561.074
  19. 卢西恩·弗洛伊德绘画之我见,J205
  20. 拉斯韦尔政治人格理论研究,D035
  21. 论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契机,I206.6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