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递次演进中的变化与重复

作 者: 邬娟
导 师: 陈丹布
学 校: 中央音乐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杜迪耶 《变化重复》 “递次演进”(Profressive growth) 普鲁斯特 等级观念 “调性”
分类号: J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亨利·杜迪耶(Henri Dutilleux,生于1916年)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既有感性的情感寄托,又有理性的写作方式。他的音乐并不一味地以新奇取胜,而是他真实性音乐创作与情感的流露和表达。本论文试图以他比较成熟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一一《变化重复》(1964)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作曲技法的分析,揭示出作曲家不同的音乐创作思想、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创作的意义。论文共分七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概述杜迪耶的创作与风格,以及当今国内外对作曲家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杜迪耶的生平及创作介绍。第二章:对管弦乐作品《变化重复》的创作背景、各乐章标题涵义和内在联系,以及作品的乐队编制进行介绍。第三章:总体论述作品的重要技法特征,从音高组织方式、音乐等级观念“调性”、和声、节奏节拍、复调,以及音乐的视觉艺术六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分别论述作品各乐章的创作特点,从乐章结构、主题表达方式、及各乐章特点及总体结构进行分析。第五章:杜迪耶与当代作曲家音乐上的纵横联系,分别从他与法国作曲家,及其它国外作曲家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结语:对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归纳,并总结出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及创作的意义。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6
引言  6-8
第一章 杜迪耶生平及创作  8-15
  第一节 杜迪耶生平  8-11
  第二节 杜迪耶的创作  11-15
第二章 关于《变化重复》  15-20
  第一节 《变化重复》创作背景及标题含义  15-16
  第二节 各乐章标题及内在联系  16-17
  第三节 乐队编制  17-20
第三章 《变化重复》的作曲技法特点  20-60
  第一节 音高组织方式  20-30
    一、递次演进(Progressive Growth)  21-24
    二、十二音序列技法  24-28
      (一) 杜迪耶的十二音序列技法  25
      (二) 《变化重复》中的十二音技法  25-28
    三、音级集合  28-30
  第二节 音乐的等级观念及"调性"  30-41
    一、中心音与中心和弦  30-34
      (一) 中心音(Pivot Note)  30-32
      (二) 中心和弦(Piovet Chord)  32-34
    二、镜像结构——对称原则  34-38
      (一) 对称进行  34-36
      (二) 对称和弦  36-38
    三、"强制音"(Obsessional Sounds)  38-39
    四、极音关系  39-41
      (一) 旋律中的极音关系  39-40
      (二) 和声中的三全音  40-41
      (三) 极音关系的"调中心"支持  41
  第三节 和声  41-46
    一、四五度和声  41-43
    二、音簇(clusters)  43
    三、复合和弦  43-44
    四、全音列和声  44-46
  第四节 节奏与节拍  46-51
    一、节奏变奏  46-47
    二、固定节奏型  47-50
    三、节奏动机的贯穿  50-51
  第五节 复调  51-56
    一、对比复调  51-52
    二、卡农  52-56
      (一) 序列的卡农模仿  52-53
      (二) 逆行卡农  53-54
      (三) 同步倒影卡农与卡农模仿  54-55
      (四) 扩大卡农  55
      (五) 多声部卡农  55-56
  第六节 音乐视觉艺术——织体研究  56-58
    一、杜迪耶的音乐视觉艺术观念  56-57
    二、《变化重复》中的音乐视觉艺术  57-58
  第七节 小结  58-60
第四章 《变化重复》的各乐章分析  60-73
  第一节 "咒语的"分析  60-64
    一、结构  60-61
    二、"咒语的"表现方式  61-64
  第二节 "线型的"分析  64-66
    一、结构  64
    二、"线型的"表现方式以及各主题材料的特点  64-66
  第三节 "强制的"分析  66-69
    一、结构  67
    二、"强制的"表现方式  67
    三、主题变奏方式  67-69
  第四节 "呆滞的"分析  69-70
    一、结构  69-70
    二、"呆滞的"表现方式  70
  第五节 "艳丽的"分析  70-72
    一、结构  70-71
    二、"艳丽的"表现方式  71-72
  第六节 小结  72-73
第五章 杜迪耶与当代音乐家之纵横联系  73-75
  第一节 与法国作曲家的亲缘关系  73-74
  第二节 与其它当代作曲家的联系  74-75
结语  75-77
参考文献  77-79
附录  79-81
后记  81

相似论文

  1. 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探究,J624.1
  2. 黄安伦《B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J622.1
  3. 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和声特色及调式调性分析,J624.1
  4. Ag-PST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TB383.2
  5. 可调性碳纤维骨盆外固定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R687.3
  6. 蒲剧音乐研究,J825
  7. 勃拉姆斯钢琴小品Op.76的和声研究,J624.1
  8. 保罗·兴德米特音乐作品中结构思维研究,J624.1
  9. 贝拉·巴托克《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J622.1
  10. 布列兹《第一钢琴奏鸣曲》研究,J624.1
  11. 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研究,J624.1
  12. 刘湲交响音诗《土楼回响》和声技法研究,J614.1
  13. 无调性音乐旋律听觉训练探究,J613.1
  14. 福列两首不同时期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声的比较研究,J624.1
  15. 勃拉姆斯《F大调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作品99》之创作背景与演奏技巧探讨,J624.1
  16. 仕进文化词语及其文化义探析,H136
  17. 流光碎影共繁华,I565.074
  18. 调性的产生以及发展轨迹,J614
  19. 巴托克多调性对位作品分析研究,J614
  20. 音乐剧《歌剧魅影》音乐研究,J617.2
  21. 半音化在调性发展中的轴心作用,J61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作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