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冻融循环对压实黄土的水分重分布、变形和密度影响试验研究

作 者: 张侠
导 师: 徐存东;毕贵权
学 校: 兰州理工大学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黄土 干密度 冻结带 水分迁移 湿陷变形
分类号: TU4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北方地区分布有面大域广的黄土。黄土是第四纪堆积的以粉土颗粒为主、富含碳酸盐、具有大孔隙、黄色的土状沉积物。而季节冻土分布于北方地区,包括贺兰山至哀牢山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以及北线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黄土(包括黄土状土)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因此是各种建筑、道路等工程建设的主要承载土体。但是在寒冬季节负气温影响下,一方面地表土层中孔隙水冻结成冰,体积膨胀(膨胀系数为9%);而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负温度梯度作用下,下部未冻土层中的水分源源不断地向上部冻结区迁移、聚集,并冻结成冰透镜体,出现大幅度隆胀,其总冻胀变形量变化在10-30cm不等,甚者可超过40cm。如此大的冻胀变形,几乎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以承受。它是发生季节冻土灾害的主要原因。并且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非饱和结构性土,它对水的特殊敏感性使得黄土普遍具有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是湿陷性黄土特有的工程地质性质,它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后结构会发生变化而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现象,黄土的这一特征常威胁与破坏工程建筑的正常运营和使用。本文拟从冻融过程与黄土路基湿陷变形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G30连霍高速古永段冻融循环对黄土路基湿陷变形机理的影响。采取该路段典型黄土样,通过冻融循环作用前后压实黄土的密度、水分分布以及变形等试验,开展冻融循环与黄土的密度、水分迁移、变形关系研究,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反复冻融循环作用使得补水条件下的土样含水量增加,从底板到顶板土样含水量逐渐递增,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越的增加,含水量增加幅度越大。2、土体经过反复冻融过程以后,土体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越接近顶板,变化越剧烈。土体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水分迁移和土颗粒的重排列,使得土体的渗透性和持水性增强,更易于水分的输运。3、小密度土样含水量增加速率明显比大密度土样大,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样含水量趋于某一稳定值。这一稳定值取决于冻融循环温度变化及其周期。4、冻融循环使得大密度土样孔隙增大,干密度变小,使小密度土样干密度变大。最终维持在某一稳定范围,这也进一步论证了冻融循环过程是土体从不稳定态向动态稳定态的发展过程,反复的冻融循环改变了原来土体的性状,使得土体向新的动态稳定平衡状态发展。5、土样在冻结稳定时有一稳定冻结锋面,也是土样的冻融交界面,这一地带可能是冻融循环对土样影响的临界点,冻融交界面附近土体温度变化缓慢,主要是因为这里含冰量(水)较大,相变剧烈,所以冻融交界面是水分、温度发生剧烈反应的地区,是冻土水分迁移、成冰机理等研究的重点区域。6、土样在冻结开始时发生明显的冻胀,变形急剧增加,融化时融沉变形较小,冻胀量大于融沉量,土样表现为增高;在冻融次数8次到15次期间,冻胀量等于融沉量,土样高度稳定;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样表现为略微沉降。7、冻融循环后土样的孔隙度比冻前增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湿陷变形呈线性增加,并且在压实黄土的密度变小的双重影响下,其湿陷变形更加明显。所以,多年冻融区、季节冻土区的工程建设,压实黄土路基的湿陷变形将更加突出。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1章 绪论  11-1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7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17-19
    1.3.1 研究目标  17-18
    1.3.2 研究内容  18-19
第2章 实验条件与方案设计  19-23
  2.1 试验土样及仪器  19-22
  2.2 试验方案  22-23
第3章 冻融循环黄土水分迁移的影响  23-36
  3.1 冻土中水的形态  23-25
  3.2 土冻结时的水分迁移机制  25-30
  3.3 试验结果分析  30-35
    3.3.1 大密度土样21次冻融循环前后水分分布分析  30-31
    3.3.2 不同密度的土样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时的水分分布分析  31-35
  3.4 本章小结  35-36
第4章 冻融循环对黄土干密度的影响研究  36-46
  4.1 冻土基本物理性质  36-40
    4.1.1 冻土基本组成  36-39
    4.1.2 冻土基本物理指标  39-40
  4.2 冻融循环对黄土干密度的影响  40-42
  4.3 冻融循环中土样的温度分布状况  42-44
    4.3.1 大密度土样冻融循环前后温度分布分析  42-43
    4.3.2 小密度土样冻融循环前后温度分布分析  43-44
  4.4 本章小结  44-46
第5章 冻融循环对黄土变形的影响研究  46-53
  5.1 冻融循环过程中黄土的变形  46-49
    5.1.1 大密度土样土体变化和补水量变化过程分析  46-48
    5.1.2 小密度土样土体变化和补水量变化过程分析  48-49
  5.2 冻融循环后黄土受载的湿陷变形  49-52
  5.3 本章小结  52-53
结论与展望  53-55
  结论  53-54
  展望  54-55
参考文献  55-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S157
  3.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4. 氯盐侵蚀和冻融循环下高强粉煤灰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研究,TU528
  5. 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桩群研究,U416.14
  6. 米脂1号黄土公路隧道变形规律研究,U451
  7. 陕北黄土地区公路排水型式研究,U417.3
  8. 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力学参数研究,U414
  9. 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方法,U456.3
  10. 某铁路沿线黄土工程特性与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U212.22
  11. 陇西黄土丘陵区集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K928.5
  12.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224
  13. 黄土地区沉井侧壁土压力与摩阻力实验研究,TU432
  14. 巨厚层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及综合处治方案优选研究,P642.22
  15. 延长县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P642.22
  16. 冻融法制备水溶性壳聚糖中低温脱乙酰与高温热分解的机理及动力学,O636.1
  17. 湿陷性黄土中钻孔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试验与应用研究,TU473
  18. 西安塬区中更新世Q_2黄土场地浸水试验与研究,TU444
  19. 冻融环境下玄武岩纤维加固混凝土构件试验研究,TU375.1
  20. 国道314线和硕至库尔勒段盐渍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TU448
  21. 季节冻土区路基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U412.2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各类型土与地基 > 黄土与地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